[发明专利]一种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制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7459.6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喜;任玉辉;郭大勇;白喜峰;常桂华;高航;薛军;耿继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6 | 分类号: | B21B37/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碳钢 盘条轧后 控制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条轧后控冷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制冷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碳钢盘条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心碳、锰等元素的偏析,在轧后相变过程中,如果冷却工艺不合理会在盘条组织中出现网状渗碳体,盘条中的网状渗碳体成为其在拉拔过程中出现断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高碳钢盘条网状渗碳体析出,除进一步减轻钢坯偏析外。在盘条的轧后的控制冷却技术方面,现行工艺普遍采用大流量的风机进行盘条风冷控制冷却,抑制渗碳体在晶界析出,防止网状渗碳体组织形成。国外有的采用大方坯连铸轻压下和先进的盘条轧后风冷技术,控制高碳钢盘条组织不出现网状渗碳体。国内有的采用小方坯连铸轻压下和摩根第五代的风冷控制技术对高碳钢盘条组织的网状渗碳体析出进行控制。
采用大流量的风机进行盘条风冷控制冷却,抑制渗碳体在晶界析出,以得到接近铅浴等温处理的索氏体组织,索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拉拔性能优良。但对于大规格高碳钢盘条,吐丝后的风冷速度往往满足不了工艺要求,无法完全抑制渗碳体的析出,同时由于盘条散卷风冷,线圈边部比线圈中部的搭接密度大,使边部盘条冷却速度慢,中间部位盘条冷却速度快,造成边部盘条索氏体化率和强度低,从而造成盘条边部和中部组织和性能不均是一个难题,容易引起拉拔断丝,现行冷却工艺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碳钢盘条轧后的控制冷却工艺方法,以此来提高高碳钢盘条冷却均匀性,抑制渗碳体的析出,使盘条得到高且稳定的索氏体化率。
本发明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制冷却方法,包括吐丝后在辊道上进行控制冷却,其特征在于:冷却辊道呈凹形,在凹陷处设置水槽,把辊道包在水槽内,吐丝后盘条进入含水的水槽内进行控制冷却,出水槽后的盘条空冷至室温。
水槽内水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盘条完全侵入水中。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1:高碳钢盘条吐丝温度控制在870~920℃之间;2:吐丝后的盘条在1-10s内进入水槽内进行冷却,水温控制在90~100℃之间;3:盘条进入水槽后,待盘条温度下降到500~700℃时出水槽。
本发明提供的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制冷却工艺使高碳钢盘条的索氏体化率从风冷工艺的80%~85%提高到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Φ10mm含碳量0.8%的盘条916℃吐丝;
吐丝后盘条在3秒内进入水槽内冷却,水温96℃;
盘条温度下降到643℃时出水槽;
出水槽后盘条空冷至室温;
对Φ10mm盘条取样进行了金相检验,试样金相组织为均匀的索氏体,索氏体化率达97%。
实施例2:
Φ13mm含碳量0.8%的盘条908℃吐丝;
吐丝后盘条在4秒内进入水槽内冷却,水温97℃;
盘条温度下降到616℃时出水槽;
出水槽后盘条空冷至室温;
对Φ13mm盘条取样进行了金相检验,试样金相组织为均匀的索氏体,索氏体化率达97%。
实施例3:
Φ16mm含碳量0.8%的盘条912℃吐丝;
吐丝后盘条在5秒内进入水槽内冷却,水温96℃;
盘条温度下降到609℃时出水槽;
出水槽后盘条空冷至室温;
对Φ16mm盘条取样进行了金相检验,试样金相组织为均匀的索氏体,索氏体化率达96%。
各实施例具体参数和有益效果可参见表1。
表1各实施例的索氏体化率及与原工艺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7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