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调湿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6822.2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泉;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30;B01D5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具体是一种具有调湿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类生存最适宜环境的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在这个空气湿度范围内细菌的数量最少,空气具有一定的臭氧发生率,使空气得到净化。而室内的相对湿度常受外界气候(如雨季和旱季)的影响而变化,对于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如果采用机械的方法,如空调系统来控制相对湿度,必然对整个系统建筑结构的要求提高,并且设备投资、机械的日夜运转及其能量的消耗等方面花费昂贵,既造成大气污染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其在控制微小空间湿度上也显得无能为力。因此,研究开发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能够自动对室内水蒸汽产生吸附、解吸等性能的调湿功能材料十分有意义。
目前,作为调湿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调湿盐作为调湿基材,这一类包括无机盐类和有机树脂类。另一类是利用木材、石膏、沸石粉等多孔介质作为调湿基材,如公告号CN1834049A中国专利水泥基自调湿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目前,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比较多的是第二类调湿材料,但生产工艺过于复杂,所用材料成本过高,在调湿容量、调湿响应率等方面性能还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无毒环保的调湿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调湿功能材料,其组份重量百分比为:云母15~18%、硅溶胶70~75%、高岭土3~4%、蒙脱石1~2%、交联剂5~8%、分散剂0.1~0.2%;
所述硅溶胶中SiO2含量25~30%;
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酸酯,其含量为20~30%;
所述分散剂为水玻璃或聚丙烯酸钠。
制备上述一种具有调湿功能材料的方法为:首先将云母、硅溶胶、高岭土、蒙脱石、分散剂,按上述组成配料,经球磨12~24小时混均后,添加交联剂,搅拌30分钟,然后按所需产品形状成型,自然干燥后即可形成具有调湿功能材料;
所述云母原料过800目筛,高岭土、蒙脱石原料过325目筛。
硅溶胶中的无定型SiO2粒子其大小在10~30纳米,硅溶胶脱水后,粒子之间形成几个纳米的空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能吸附大量物理化学水,而且吸附可逆,是一种有效的湿度调节剂;但由于其在水的吸附与解吸循环中呈现滞后现象,使其受到限制。
云母本身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其层状结构中会形成几个纳米的缝隙,片状结构的云母堆积后能够形成100~1000纳米的空隙,当与硅溶胶相互混合后,这种孔结构就会调节硅溶胶对水的吸附与解吸循环中呈现滞后现象,使之形成具有吸湿容量大、响应速度快的自调湿功能材料。
高岭土、蒙脱石粘土均为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具有吸附和解吸水蒸气的特性,虽然他们的吸湿容量小,但对调节本发明的调湿功能材料的成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丙烯酸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调湿作用,同时丙烯酸酯的引入可以提高调湿功能材料的强度。
制备的调湿功能材料其空隙大小在5~200纳米之间(如图1所示),调湿范围在35~55%之间。制备的调湿功能材料采用的原料成本低、来源广、制备工艺简单,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无毒,材料的制备无需煅烧,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采用扫描电镜测得制品内部结构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5:
按以下组成将云母、硅溶胶、高岭土、蒙脱石、水玻璃或聚丙烯酸钠配料,经球磨使之混合均匀后,添加丙烯酸酯,搅拌30分钟,然后按所需产品形状成型,自然干燥后即可形成具有调湿功能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未经景德镇陶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6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