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5245.5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军;张福建;姜绍通;罗水忠;孟君;刘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C3/04 | 分类号: | C11C3/04;C10L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酸碱 步法 制备 生物 柴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酸碱催化高酸值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等矿石能源的日益开发,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人类 迫切需要寻找环境友好、可再生的替代能源。生物柴油源于天然油脂,是一种长链脂肪酸 的单烷基酯,可再生,能天然降解,对环境的污染明显比传统液体燃料小,被公认为是柴 油的理想替代能源。
目前,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主要有酸催化法、碱催化法、酶催化法以及超临界法。从 工业实践角度上看,液体酸、碱催化法应用最为广泛。液体酸催化法适用于处理一些高酸 值的油脂,但存在反应醇油比高、催化温度高、反应时间长等缺点;碱催化法适用于处理 低酸值、含水量低的油脂。与酸催化法相比,碱催化法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但 该法用的催化剂为强碱,腐蚀性大,产品需要中和、水洗和干燥等后处理步骤,且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碱性废水污染环境。工业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普遍以酸化油、餐饮废油、植 物油下脚料等高酸值油脂为原料,采用酸碱两步液体催化法生产制备生物柴油,反应时间 较长,生产工序复杂,对环境污染严重。
固体酸碱法是弥补液体碱催化法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所谓的固体酸是指能够给出质 子或接受电子对的固体,而固体碱是指接受质子或者给出电子对的固体。固体酸、碱在整 个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以固态的形式存在,反应完成后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且催化剂可 以重复利用。目前关于固体酸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专利还很少公开:专利CN 1986740A利用 高酸值废弃油脂为原料,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得到生物柴 油,但是该专利催化时间较长,催化温度较高;专利CN 1928016A发明了一种生物柴油的 制备方法旨在利用固体酸和固体碱做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的生物柴油 制备方法,该专利所述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价格较昂贵;专利CN 101024777公开了 一种有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方法,特别公开了一种利用动植物脂肪酸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所用的催化剂为固体酸:CF3SO3H、C2F2SO3H等,该专利对原料的要求较高,且催化剂为复 杂有机物制备比较复杂。有关固体碱及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应用的专利较多:专利CN 101249453A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的制法,将有机金属盐与碱或者是碱金属的碳酸盐在室温下 进行研磨固相反应后,高温焙烧而成,该类催化剂可用于生物柴油转酯化法合成。专利CN 101249454A涉及到一种固体碱催化剂,该专利是以有机金属盐为前驱体与载体在室温下研 磨后高温下焙烧而制得的,该固体碱催化剂也可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CN 101249454A描 述一种固体碱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以氟化钾为活性组分,负载于载体上后,经高温焙烧而 成。载体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锆、活性炭、分子筛、硅藻土、活性 白土、硅胶或拟薄水铝石;专利CN 101249432A将金属硝酸盐与碱或碱金属的碳酸盐室温 下研磨进行固相反应后,高温下焙烧制成催化剂,所述的金属硝酸盐可以为硝酸镁、硝酸 铝、硝酸锌、硝酸钙与硝酸锶,所述碱或碱金属碳酸盐可以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 钠或碳酸钾;专利CN 101302433A将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碳酸化合物和 硝酸化合物,所用载体为氧化钙、氧化铝、分子筛等,制得的催化剂可以催化大豆油、转 基因大豆油等。但是上述发明专利涉及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低,通常需要2个小时以上, 与液体碱催化剂的1小时以内完成反应相比,明显较长,而且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十分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生物柴油技术中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产生废水的问 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有利环保的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高含游离脂肪酸油脂预处理,包括过滤离心去除机械杂质、脱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井炮掘波控喷淋式除烟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溶性高温链条润滑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