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319.X | 申请日: | 200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粉山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265;H01L21/823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浦柏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mos 晶体管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3年1月31日、申请号为03820727.3、发明名称 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源极/漏极的扩展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及其制造方 法,特别是涉及一种n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很适合于CMOS结构的半导 体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MOS晶体管的结构,正在采用能够抑制短沟道效应并提高耐 热载流子性质的LDD结构。
另一方面,随着推进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化·高集成化,在MOS晶体管中, 正不断缩短栅极长度。但是,由于缩短了栅极长度,源极/漏极的寄生电阻的 影响就逐步明显。因此,为了对策于此,提出了一种所谓的扩展结构的MOS 晶体管。该MOS晶体管具有如下结构,即通过形成浅扩展区后,在栅电极上 形成侧壁等,并与扩展区部分重叠来形成深的源/漏区,由此形成一对杂质扩 散层。
但是,最近,正加速推进MOS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细化·高集成化,在扩 展结构的MOS晶体管中出现了如下的两个问题。
(1)为了进一步对MOS晶体管微细化,扩展区的浓度分布图(profile) 变得重要。特别地,扩展区中的横向方向的浓度分布图,是在提高电流驱动能 力上起关键作用的事项。该情况下,阈值电压的滚降(roll off)特性和电流驱 动能力即扩展区的电阻处于所谓的综合调整(trade off)关系,需要精细调节。
为了提高阈值电压的滚降特性,针对给出的物理的栅极长度,优选确保尽 可能长的冶金学的实效栅极长度。由此,可以将沟道的杂质浓度设定得低些, 由于因载流子的杂质引起的分散减少而提高移动度,其结果,可改善MOS晶 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在此,如果冶金学的实效栅极长度相同,则横向方向分 布图越陡峭,物理的栅极长度就越小。
但是,另一方面,扩展区必须与栅电极充分重叠。由于强反型状态的反型 层中的载流子密度达到1019/cm3的状态,因此就会担心栅电极的边缘正下方的 扩展区即扩展区的前端部分,作为电阻工作而引起电流驱动能力的劣化。为了 抑制此,就必须将上述前端部分的杂质载流子浓度设定为至少5×1019/cm3或 5×1019/cm3以上。
为了形成这样的控制杂质浓度的扩展区,就要使扩展区中的横向方向的浓 度分布图陡峭。即,优选形成在上述前端部分中,确保5×1019/cm3或5× 1019/cm3以上的杂质浓度,从该前端部分向沟道方向急剧减少浓度这样的浓度 分布图。理想地,适合以所谓的盒子(box)形状形成扩展区。但是,横向方 向中分布图通常由于受扩散现象支配,因此非常难于将其陡峭性控制到所希望 的分布图。
(2)在现在的nMOS晶体管中,形成扩展区时的杂质使用砷(As)。虽 然砷(As)与磷(P)相比具有陡峭的浓度梯度,并在滚降特性、电流驱动能 力上优良而被采用,但产生如下问题,即由于是重元素而在离子注入时产生的 缺陷经过活化的退火工序后也不能完全消灭,而且源/漏结的漏电、特别是栅 电极周边的成分增大。
为了抑制漏电流,附加消除缺陷的退火是有效的,但通过退火导致杂质扩 散,对微细化起逆向推进效果,因此需要不同的方法。在低功耗器件中,由于 该漏电流而增加了功耗,因此就存在难于形成低功耗的问题。
此外,为了抑制漏电流,也可以使用P来代替As。但是,在P的情况下, 由于尾部(tail)扩散的增大,因此同样不能适用于微细晶体管。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公开了在pMOS晶体管中,使用2002年IEDM 第27.3的第647-650页中所示的氮注入的方法、和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 10-125916号公报中所示的碳注入技术的方法。若使用这些方法,则能够改善 滚降。众所周知的氮能够抑制硼(B)的扩散,并能够改善pMOS晶体管的滚 降特性。此外,还在pMOS晶体管中减少结的漏电。由于碳有消除缺陷(含 有晶格间Si)的作用,同样能改善pMOS晶体管的滚降特性。虽然没有详细 地叙述,但也消除了因结的漏电而引起的隧道效应,并有减少漏电流的可能性。 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达到非常满意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3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