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9421.X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2 | 分类号: | H04M1/2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背光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背光的 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节约移动终端的电量,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设 置模块,配置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通过调用省电系统提供相应的 接口函数,完成对背光时长的设定,通过设置的背光时长控制屏幕 及键盘背光时长,在绝大部分应用场景中,该背光时长即为系统进 入最终省电状态(即睡眠模式)的时长。
目前,移动终端屏幕及键盘的背光时长为用户设置的固定值, 例如,如果用户将屏幕及键盘的背光时长设置为1分钟,则在用户 操作移动终端后,或移动终端在被动事件(例如,来电或来短信等) 触发后,屏幕及键盘将持续亮起1分钟;如果用户设定为30秒,则 屏幕及键盘将持续亮起30秒。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固定背光时长的方式并不适合,如 果用户将背光时长设置得稍长,则可能造成移动终端电量的浪费, 例如,如果用户通过手机查看当前的时间或日期,在背光完全打开 之后,需要时间一般不超过2秒的时间,但通常用户设置都可能远 远大于2秒,从而造成对移动终端电量的浪费;另外,当用户挂掉 当前通话、或发完短信之后,屏幕及键盘持续发光也是对移动终端 电量浪费。但是,如果将背光时长设置太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 会给用户带来不方便,例如,当用户阅读电子书或者短信的时候, 如果背光时长太短,则用户可能需要不断地按键或者触摸以打开背 光,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固定背光时长从而导致对移动终端电 量的浪费或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被触 发时,采用预设规则确定该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根据确定的上述 背光时长控制该移动终端背光的持续时间。
优选地,上述预设规则包括:根据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确 定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和/或,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确 定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
具体地,根据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确定移动终端的所述背 光时长包括:响应用于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按键或触摸操作,如果在 当前背光时长范围内,该按键或触摸操作为一次以上的按键或触摸 操作,则计算两次按键或触摸操作的时间间隔;根据计算得到的时 间间隔,按照预设算法确定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其中,时间间隔 越长,背光时长越短。
优选地,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不大于预先设置的该移动终端的 最大背光时长。
进一步地,在移动终端被触发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 户的设置操作,记录设置的预设规则和最大背光时长。
具体地,上述背光时长包括:屏幕的背光时长和键盘的背光时 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装 置。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背光的控制装置包括:背光时长计算模 块和省电控制模块。其中,背光时长计算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被 触发时,采用预设规则确定移动终端的背光时长;省电控制模块, 用于根据背光时长计算模块得到的背光时长,控制移动终端背光持 续的时间。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移 动终端的按键或触摸操作,产生键盘或屏幕中断。
具体地,上述背光时长计算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 于根据输入模块产生的键盘或屏幕中断,计算在当前背光时长范围 内两次按键或触摸操作的时间间隔;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 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时间间隔,按照预设算法确定移动终端的背光 时长,其中,时间间隔越长,背光时长越短。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响应用户对 移动终端的背光属性的设置,其中,该背光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设规则、最大背光时长;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设置的背光属 性。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个方案,在移动终端被触发时,通过 动态计算该移动终端当前的背光时长,对移动终端的背光进行控制, 从而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背光持续的时间,进 而可以减少对移动终端电量的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