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碳二亚胺类及其制备以及抗水解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37135.1 申请日: 2009-05-08
公开(公告)号: CN101538225A 公开(公告)日: 2009-09-23
发明(设计)人: 李伟军;林旭锋 申请(专利权)人: 池州万维化工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267/00 分类号: C07C267/00;C07C249/02;C08K5/29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7260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碳二 亚胺 及其 制备 以及 水解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双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们可用于作为抗水解稳定剂添加于聚氨酯和聚酯弹性体。 

背景技术

有机碳二亚胺类是可以用作阻止含酯基的聚氨酯的水解降解的稳定剂的。碳二亚胺类通常可以通过常用的已知方法制备,例如通过让催化剂作用在单异氰酸酯或聚异氰酸酯上,除去二氧化碳。这样的碳二亚胺类,它们的制备和作为稳定剂以阻止基于聚酯的水解的使用,在例如DE-A 4318979,DE-4442724和EP-A460481中描述过。聚酯型聚氨酯橡胶在潮湿环境下特别是热水中使用时,必须添加水解稳定剂。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抗水解稳定剂有德国拜耳公司子公司莱茵化学公司的Stabaxol 1,Stabaxol P 200、德国Raschig GmbH公司的Stabilizer 7000等,它们的化学成分就是单碳二亚胺或碳二亚胺的低聚物;这些碳二亚胺类产品的缺点在于它们是粘性液体或是低熔点蜡状固体,难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常用的、用来处理粉状和粒状固体的计量单元的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研制开发作为抗水解稳定剂的双碳二亚胺类,以阻止基于聚氨酯和聚酯的水解。碳二亚胺化合物易与聚氨酯橡胶结构中由酯基水解而生成的羧酸反应,生成酰脲衍生物,从而消除羧基,防止水解漫延,起到断链再接的作用。双碳二亚胺类作为具有较高熔点的固体(熔点高于100℃)可更简单的与塑料混合,并有着抗水解性良好的性质。我们发现这个目的能通过最初限定的双碳二亚胺类达到。本发明的双碳二亚胺类在常压下100℃时保持固态,因此这种碳二亚胺的优点在于它们能用已知方法制成颗粒或蹍磨。在常用设备中,这种固体能更加简单的操作。 

本发明的双碳二亚胺类优选有空间位阻的双碳二亚胺类,可以增强抗水解性和光稳定性,并且在遵守行业卫生规则的前体下,能毫无问题地加入到含酯基的聚合物中;另一个优点是基于分子量考虑,有 更多的有效碳二亚胺基数目,这种双碳二亚胺类与含酯基的聚合物有很好的兼容性,特别是聚氨酯橡胶,并且在熔体中能与这些物质迅速地均相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起始原料4,4-亚甲基双(2,6-二烷基苯胺)可采购或按照文献方法通过对应的两分子芳胺和一分子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缩合制备,比如文献WO 2009037087;CN1706809;Green Chemistry(1999),1(4),191-193;Chemical Communications(Cambridge,UnitedKingdom)(2004),(17),2008-2010等。 

本发明所述的另一起始原料芳基异硫氰酸酯可采购或按照以下文献方法制备,比如文献USP 4248869;USP486832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4),74-78;化工时刊,1999(10),34-36等。 

总之,本发明的双碳二亚胺类可以广泛用于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聚酯、聚酰胺等聚合物中,不仅能防止材料水解老化,而且可以起加工助剂的作用,即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可以与反应产生的酸类物质反应,避免或减少聚合物降解,提高聚合物的加工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碳二亚胺类及其制备以及抗水解应用。 

它的分子通式(I)为: 

其中R1、R2、R3、R4、R5=氢、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双碳二亚胺类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4,4-亚甲基双(2,6-二烷基苯胺)和芳基异硫氰酸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加成反应,在2~8小时内得到双硫脲中间体,直接向该悬浮液中加入20%wt氢氧化钠溶液,室温搅拌下,在1~2小时内滴加10%wt次氯酸钠水溶液,滴完之后继续室温搅拌反应7~12小时,结束反应;抽滤得到副产物硫磺;滤液分层,有机相水洗后用活性炭脱色,接着常压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后得到粗品,粗品用甲醇重结晶, 烘干后得到白色晶体双碳二亚胺类化合物(I);反应式为: 

其中R1、R2、R3、R4、R5=氢、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万维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池州万维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