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内电动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9223.7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佐久间昌史;矶谷成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H02K9/20;H02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轮内电动机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属 于包括冷却装置的轮内电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如电动车可装有轮内电动机系统,其 中电动机结合在车轮内。在这种车辆中,在驱动车辆时,由于电动机 的输出随电动机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可以设置用于冷却电动机的 冷却装置。
例如,JP 2007-191027A(文献1)和JP 2007-191035A(文 献2)各披露了一种包括齿轮传动电动机的轮内电动机系统,其中电 动机布置在减速齿轮机构后面。根据所披露的轮内电动机系统,齿轮 传动电动机依靠动力减震器以弹性方式支撑于转向节(knuckle)。 电动机的输出轴包括空心部,此处形成注油通道。电动机壳容纳在圆 筒形壳体内,从而形成定子冷却通道。定子冷却通道和减速齿轮机构 的内部经由机油通道彼此相连。通过配管和进油通道从设置于车身的 供油装置输送的齿轮机油在减速齿轮机构和定子冷却通道内循环。结 果,将大量齿轮机油加至大量动力阻尼器。使电动机得到有效冷却而 没有因此增加电动机的尺寸。
另外,JP 2007-215311A(文献3)披露了一种轮内电动机 的冷却装置。根据所披露的冷却装置,定子和其中流过冷却剂的冷却 通道彼此热连接。用于将冷却通道中处于气相的冷却剂相改变至液相 的容器与冷却通道的下游侧相连接,并且,该容器装配到车辆上时, 还将其布置在冷却通道的竖向下侧。然后,在冷却通道与冷却剂回行 通道之间布置止回阀,其中冷却剂回行通道用于将容器中处于液相的 冷却剂回行至冷却通道的上游侧。将另一止回阀布置在容器与冷却剂 回行通道之间。结果,使冷却剂自循环,从而实现了缩小冷却装置的 尺寸并增强冷却剂的冷却性能。
根据各文献1和文献2中所披露的轮内电动机系统,作为 冷却装置的供油装置,并未构造成在轮胎运转、减震等时随着电动机 的位置变化。要求连接供油装置和电动机的配管承受电动机的位置变 化。结果,电动机的容许或允许位置变化的范围受到限制。另外,各 文献1和文献2中所披露的轮内电动机系统,不包括用于冷却温度已 升高的机油的装置,这有可能阻碍电动机的有效冷却。
根据文献3中所披露的轮内电动机的冷却装置,用于由空 气对冷却剂进行冷却的容器布置在轮胎的内周侧,这有可能阻碍足够 的空气供给、以及冷却剂的空气冷却。另外,由于容器布置在电动机 壳体的外周侧(也就是,竖向下侧),所以,必须减小电动机的尺寸, 这可能影响具有较高输出等级的电动机的使用。此外,由于电动机的 尺寸,可能不会获得足够的冷却剂容积。在这种情况下,从电动机线 圈到壳体的传热效率劣化,从而使电动机温度升高。此外,由于容器 暴露于轮胎外部,在驱动车辆时,容器可能被飞起的沙砾损坏。
因此,对于轮内电动机系统而言存在这样的需求:能够充 分获得冷却剂,以冷却电动机并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动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轮内电动机系统包括:转向节, 支撑轮毂使其可转动,并包括在其中蓄积冷却剂的箱部;壳体,固定 安装于转向节;电动机,结合在壳体内并驱动轮毂转动;以及,泵, 结合在壳体内,并依靠电动机的转动动力将蓄积在箱部内的冷却剂泵 送至电动机,以冷却电动机。
轮内电动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配管,将箱部内的冷却 剂输送至泵;第一流动通道,将由泵吸出的冷却剂输送至电动机的各 组成部件;以及,第二配管,将壳体内的冷却剂输送至箱部。
转向节在箱部内包括隔板。
轮内电动机系统进一步包括:减速齿轮,结合在壳体内并 减速电动机的转动动力。减速齿轮将经减速的转动动力输出至轮毂和 泵。
轮内电动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流动通道,将由泵吸出 的冷却剂输送至设置在壳体内的减速齿轮的各组成部件。
减速齿轮远离车轮侧布置于电动机的相对侧,而泵则远离 车轮侧布置于减速齿轮的相对侧。
箱部布置在比设置壳体的位置更低的位置处。
在箱部内设置多个隔板。
第一配管与设置在转向节处的出口和设置在壳体处的进 口相连接,而第二配管则与设置在壳体处的出口和设置在转向节处的 进口相连接。
设置在转向节处的出口位于箱部的下侧,而设置在转向节 处的进口则位于箱部的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9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