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手机及其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9101.1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唯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1 | 分类号: | H04M1/21;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手机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RFID技术及移动通信终端软硬件设计技术等技术领域,特别是将RFID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具有UHF频段RFID读写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的集成。
发明目的
开发集成到移动通讯终端(手机)的低成本小型化超高频RFID模块和RFID模块天线,实现具有UHF频段RFID读写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的批量生产;在信息服务平台应用上,实现支持移动RFID通信终端设备的RFID中间件系统快速集成和部署。
发明背景
RFID产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应用领域广泛。RFID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独特作用是能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标记现实世界的任何物品。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零售业、防伪、安全以及医疗等众多领域。易观国际认为,该RFID与手机技术相结合的细分市场的发展规模最终将十分可观。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将产生新的市场需求,而手机中实现RFID功能,有望成为移动通信和RFID两个领域的新兴增长点。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始推广普及的手机RFID应用,就是Sony的Felica技术和Philips的NFC技术,国外专门针对移动RFI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接触式支付方面,对于通用性的移动RFID技术研究则涉及不多。移动RFID技术提升了RFID技术应用的附加值,将推动RFID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为我国RFID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发明旨在移动通信终端手机上加载RFID功能,是RFID应用通过手机来实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的服务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始大量应用。但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还局限于在专门的RFID
读写设备上,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如手机相结合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本发明重点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手机上实现RFID功能,所以本发明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RFID技术与手机这个载体的绑定上。
国务院09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惠及RFID产业,从国家科技规划中,我们也能解读出“手机与UHF读写器整合”是未来一个方向,手机企业趁早的进行相关技术研究,是一项正确的选择。所以该项目的重要性体现在:抓住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大机遇,企业的研发方向与通信产业发展方向同步。
移动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手机的应用范围,为手机大规模进入RFID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手机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随着我国3G的开展,将极大的催生了手机应用体验功能的快速演进。未来的手机功将更广泛地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RFID领域的应用。为此,投入移动通信终端实现RFID功能的研究开发工作是迎合手机未来应用需求的,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与国外手机行业发展上看,RFID技术与手机技术相结合是必然之路。据报道,全球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开展了手机RFID的试验和商用,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手机厂商应抓住机遇发展手机与RFID技术的结合。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在目前无法掌握芯片技术和底层软件技术的条件下,开展类似于本项目的RFID功能应用层面上的开发,去满足消费市场需求,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发明内容
1、对移动通信终端(手机)和RFID读写器进行电路重构,RFID基带功能完全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加上软件实现,开发与移动通信终端集成的低成本、小型化超高频RFID模块。
2、探讨电感耦合感应原理的近场UHF天线辐射场特性,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建模,模拟近场超高频天线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研究集成移动通讯终端上的RFID模块天线。
3、研究RFID模块低功耗工作机制和模块间的MAC层协议,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
4、开发RFID模块的驱动程序。
5、研究RFID模块与移动通信终端的数据交换接口和协同工作模型。
6、面向典型行业应用,开发插件式服务框架技术的移动RFID中间件。
7、研究RFID模块与移动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特性。
8、开发具有RFID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测试和验证系统。
发明创新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唯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唯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9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梨的口含片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不老莓果冻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