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水草生物载体、聚氨酯复合材料及水质净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7853.4 | 申请日: | 200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彭云龙;陈兆勇;赵绪新;方琳;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深圳市碧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4;C02F3/30;C08L75/04;C08K7/06;C02F1/78;C02F1/4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草 生物 载体 聚氨酯 复合材料 水质 净化 工艺 | ||
1.一种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氨酯层、纤维网层和纤维丝层组成的多重结构,所述聚氨酯层位于里层,所述纤维网层具有两层,分别覆盖于聚氨酯层上、下表面,所述纤维丝层具有两层,分别覆盖于所述两纤维网层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为含活性炭纤维和聚氨酯的复合材料,其中,活性炭纤维含量为2wt%~6wt%,聚氨酯含量为94wt%~98wt%。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空隙率为80~95%,具有大孔与微孔相结合的孔结构,所述大孔孔径为50-500微米,微孔孔径为0.1-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层为聚丙烯和/或麻纤维加工而成的非织造纤维网层,纤维直径为50~200nm。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层为聚丙烯和麻纤维加工而成,其中,聚丙烯含量大于25%。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层空隙率为80~95%,具有大孔与微孔相结合的孔结构,所述大孔孔径为50-500微米,微孔孔径为0.1-50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层表面经亲水处理,单丝密度为0.8-0.91g/cm2,当量直径为18-48μm,长度为15-19mm,抗拉强度≥358MPa,弹性模量≥3.5GPa,断裂伸长率为8-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纤维层、纤维网层和纤维丝层三层材料由表面热压熔融一次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层和纤维丝层为多组分熔喷纤维工艺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仿水草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水草生物载体有多个,且该多个仿水草生物载体间隔设置于一固定底座上。
11.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仿水草生物载体聚氨酯层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2wt%~6wt%的活性炭纤维和94wt%~98wt%的聚氨酯。
12.一种水质净化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潜水式光电磁河湖水质净化装置与权利要求10所述仿水草式生物载体同区工作进行水净化处理,所述潜水式光电磁河湖水净化装置,包括污水吸入装置、臭氧发生器、气水混合器、净化器及潜水电控箱,所述污水吸入装置、气水混合器及净化器依序连接,均设置于河涌、湖泊、人工湖、喷泉、景观鱼池水底,所述污水吸入装置开设有可吸入污水之进水口,其出水处连通气水混合器,且其连通管路上装有可对水流进行磁化之磁化器,所述气水混合器设有一可与置于水面上或水中的臭氧发生器连通之气混室,所述气混室与净化器入水口连通,所述净化器入水口处还开设有可吸吮周围污水之多个入水口,净化器出水口位于河涌、湖泊、人工湖、喷泉、景观鱼池临近水面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深圳市碧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深圳市碧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78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