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真空镀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7074.4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储继国;龚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56 | 分类号: | C23C14/56;C23C14/35;C23C16/5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真空镀膜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镀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真空镀膜设备。
背景技术
大型真空镀膜设备的容积大(通常达几个立方米),镀膜周期短(通常约30分钟),本底真空高(通常为10-3~10-2pa),加上镀膜室内壁和待镀件(尤其是塑料待镀件)会放出大量气体(其中,可凝性气体通常占90%),因此,该设备通常需配置1万~几万L/s的大型高真空泵。传统真空泵中,能满足上述要求的高真空泵只有油扩散泵和低温泵。然而,前者能耗高、油蒸汽污染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后者价格昂贵,加上吸附面(由-258℃的活性碳组成)极易污染中毒,失去抽气功能,维护费用高。
除此之外,这两种泵只能在低于1Pa的压强下工作,粗抽泵只能将大型镀膜室抽至几十Pa,因此,镀膜设备还需配置能耗高,油蒸汽污染大的罗茨泵。
因此,传统大型真空镀膜设备通常采用油扩散泵和罗茨泵机组抽气,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等缺点,成为目前真空镀膜产业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耗低、油蒸汽污染小的大型真空镀膜设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真空镀膜设备,该大型真空镀膜设备采用卷绕室和镀膜室分开的双室结构,所述卷绕室的一端与牵引分子泵连通,所述牵引分子泵与前级泵连通;所述卷绕室的另一端与粗抽泵连通;所述镀膜室与另一牵引分子泵连通,所述另一牵引分子泵与另一前级泵连通;所述镀膜室的另一端直接与水汽泵连通;所述镀膜室内设有磁控溅射靶。
具体地,所述卷绕室内设有送料卷筒和收料卷筒,待镀薄膜套设于所述送料卷筒上,然后经过滚轮导向、穿过窄缝,通过所述磁控溅射靶进行镀膜,镀膜完成后再经过滚轮导向、穿过窄缝,由所述收料卷筒收集。
具体地,所述卷绕室中设有一对辉光放电电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大型真空镀膜设备的抽气工艺,所述粗抽泵将镀膜室中的气压从大气压抽至102Pa,然后由所述牵引分子泵将镀膜室从102Pa抽至分子镀膜所需的本底压强,例如10-3~10-2Pa。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a.本发明节能显著,节省抽气能耗80%;
b.本发明可大幅度降低粗真空、中真空和高真空的油蒸汽污染;
c.本发明采用新的抽气工艺,缩短粗抽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d.本发明可大幅度提高采用等离子体技术(例如磁控溅射、阴极电弧)增强的镀膜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e.本发明的粗抽机组可以供多台镀膜设备共用,节省设备费用和设备的占地空间。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大型蒸发镀膜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室卷绕大型真空镀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近几年来,大抽速、大抽气流量的牵引分子泵获得了迅速发展。该牵引分子泵在0.1~几Pa压强范围具有最大抽速,并且能耗很低,仅为扩散泵和罗茨泵的20%左右;此外,该牵引分子泵工作稳定,还能获得无油蒸汽污染的清洁真空。
水汽泵(吸附温度约-120℃)是最近开始推广应用的低温泵,该泵对水蒸气和其它可凝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抽气能力,能耗大幅度低于传统的低温泵(吸附温度约-258℃);此外,该水汽泵还具有运行可靠、维护方便、费用低等优点。
本发明所提的真空镀膜机,包括镀膜室、精抽泵、前级泵和粗抽泵,所述精抽泵采用牵引分子泵,或者牵引分子泵和水汽泵的并联机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大型单室真空镀膜设备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镀膜室11的一侧与所述水汽泵12连通,所述水汽泵12通过高真空阀13与所述牵引分子泵14连通,所述牵引分子泵14通过真空阀18与所述前级泵17连通;所述水汽泵12还通过低真空阀15与所述粗抽泵16连通。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7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极以及二次电池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与燃料电池的冷却送气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