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3252.2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民;董宏辉;张烨;郭敏;李晓峰;承向军;王绍科;贺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童晓琳 |
地址: | 100044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实测 城市 道路交通 区域 服务水平 评估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营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切身问题。由于组成交通系统的因素-人车路环境经常受到各种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交通系统的协调性和安全性,导致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发生。这些事件可能引起严重后果,造成交通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局部或大面积区域交通严重拥堵,严重影响人民的出行。对微观或区域的交通状态开展监控和评价一直是交通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交通状态评价是以微观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为重点,关注的微观交通状态,如路段、交叉口等,缺乏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的动态状态监测和服务水平评价。目前,交通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线圈或微波等监测手段,获得流量、速度和占有率等参数,但其不足在于监测量单一,涵盖范围小,仅涉及微观区域,忽略了在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区域交通状态,往往造成对某些微观区域的交通拥堵发生的机理和过程认识不清,影响交通系统管理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另外,城市内部区域交通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紧密耦合的整体,协调运行对宏观系统稳定非常重要,在研究交通系统协调性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区域的相互影响。考虑城市区域交通状态的动态耦合性,综合监测区域交通状态的动态参数,定义区域交通的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实测数据进行区域交通系统动态评估,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并且现代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区域交通状态的科学监测和评价对交通管理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建立切合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动态评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及方法,通过对微观交通的动态参数采集和分析,得到区域交通服务水平的动态模型及指标,实现对区域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微机型微观交通流参数综合测量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后台分析软件系统、服务水平建模系统、集成数据信息平台、动态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六个部分;其中,
所述微机型交通流微观参数综合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微观参数的计算机、集成线圈和交通数据采集机箱;
所述远程管理系统通过专用网络与微机型微观交通流参数综合测量装置进行通讯,并通过管理工作站或运行方式工作站,对微机型微观交通流参数综合测量装置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
所述后台分析软件系统实现记录数据的解压缩、数据预处理、数据分类和查看以及数据的描述;
所述服务水平建模系统实现区域交通状态的动态评价模型建立、模型参数辨识以及结果的详细信息分类和查看;
所述集成数据信息平台以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数据为基础,实现对交通流测量状况的确定,用于给动态评估系统提供支持决策信息;
所述动态区域服务水平评估系统在微观交通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标体系中的计算方法分析实测区域动态参数数据,实现区域交通系统的动态评估分析,并利用所建立的区域交通评价模型的指标演算仿真实现验证。
所述数据采集机箱内部包括数据收集板、通讯管理板、系统管理板、GPS时间板。
一种基于实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在现场安装微机型微观交通参数综合测量装置;
步骤2:在后台分析软件系统中,配置各种交通测量参数值;
步骤3:启动微机型微观交通参数综合测量装置;
步骤4:微机型交通流微观参数综合测量装置对线圈数据、微波数据和交通流现场数据进行采集;
步骤5:在采集现场数据后,进行信号滤波处理,获得实测数据;
步骤6:远程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微机型交通流微观参数综合测量装置获得的实测数据;
步骤7:后台分析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8:加入交通流数据信息,为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状态评估模型和选择评估模型参数提供决策支持;
步骤9:在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建模系统中,确立中观和宏观区域评价动态模型结构;
步骤10:在道路交通区域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中,进行模型的参数设定;
步骤11:对评价模型进行计算、显示和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