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7896.0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其信;秦丹丹;彭惠茹;倪中福;姚颖垠;梁荣奇;解超杰;刘志勇;杜金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63;C12N5/10;C12N1/00;C12N15/11;C12N15/8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性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抗逆性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与耐 热性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TaMBF1c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生育后期的高温胁迫严重影响着其产量和品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 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小麦耐热性的机理,开发耐热相关基因,并将它们应用到 小麦育种,从而培育出耐热品种。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MBF1),作为一种转录共激活子,可以通 过连接TATA-Box Binding Protein(TBP)和某种转录因子激活依赖于该转录因子的 下游基因的表达。虽然MBF1家族基因最早在蚕中发现,但对这类基因的特性以及功 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特别是拟南芥中。而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AtMBF1c基因可 能通过影响体内乙烯途径、水杨酸途径以及海藻糖途径提高植株的耐热性。在小麦中 仅有关于TaMBF1a基因的表达受病原菌侵染诱导的报道,还未有关于小麦该家族基因 与耐热性关系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热性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所提供的耐热性相关的蛋白,名称为TaMBF1c(Triticum aestivum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lc),来源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
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 缺失和/或添加且与耐热性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1)中的TaMBF1c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7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埋入像素控制元件用的显示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