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方法和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372.3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谭铁牛;孙哲南;董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K9/36;G03B13/36;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焦 远距离 虹膜 图像 获取 装置 方法 识别 系统 | ||
1.一种自动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 膜摄像头、长焦距镜头、对焦传动单元、镜头转换器、对焦旋转电机、 电机驱动单元、计算处理单元,其中:
虹膜摄像头、长焦距镜头和镜头转换器位于同一轴线上,对焦传动 单元与对焦旋转电机同轴连接;虹膜摄像头和长焦距镜头通过镜头转换 器连接;对焦传动单元和长焦距镜头上的对焦环连接;对焦旋转电机和 电机驱动单元电气连接;计算处理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信号连接,通过 电机驱动单元控制对焦旋转电机的转动;计算处理单元和虹膜摄像头连 接,处理来自虹膜摄像头的图像,所述对焦传动单元含有空心环、卡具、 皮带和限位开关,在空心环上和对焦环之间安装有卡具,卡具具有弹性 三爪,用于卡住所述空心环内不同大小的镜头和对焦环;所述皮带套紧 空心环和套紧对焦旋转电机的转轴,用于带动空心环旋转,从而带动对 焦环对镜头进行对焦;当对焦环旋转到一个位置与限位开关连接,限位 开关发出一个信号使对焦旋转电机停止转动,使对焦传动单元具有一个 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 于,长焦距镜头的焦距值为100mm到500mm之间的任意值。
3.一种自动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自动 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获取远距离虹膜图像的步骤如下:
步骤P1:初始化设备,旋转对焦环,使对焦环对焦位置到零点,即限 位开关处;
步骤P2:虹膜摄像头不断采集图像,形成图像序列;
步骤P3:计算处理单元计算图像序列中每帧图像的清晰度,再计算 清晰度的变化值,在两个线程中分别执行步骤P4和步骤P5;
步骤P4:根据图像的清晰度和清晰度变化值,变换对焦环旋转的方 向和速度,返回步骤P2;所述变换是根据清晰度和清晰度变化值,以及 自动对焦的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的当前的系统状态,由自动对焦的 远距离虹膜图像获取装置的系统状态转换条件来决定;
步骤P5:转入图像挑选线程,计算图像序列中图像的清晰度,再计 算清晰度变化值,并通过图像的清晰度和清晰度变化值判断是否挑选出 清晰度满足要求的图像,如果挑选的图像清晰,执行步骤P6,如果挑选 的图像不清晰,回到步骤P2;
步骤P6:从挑选出的清晰图像中进行人眼检测并提取眼睛图像;
步骤P7:对眼睛图像进行质量判断,判断是否可以用于虹膜识别,如 果判断眼睛图像能够用于虹膜识别,虹膜识别结束,如果判断眼睛图像 不能够用于虹膜识别,则继续采集图像,继续执行步骤P5;
所述图像清晰度计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P31:在采集的图像上随机抽取100个20*20的图像小块;
步骤P32:对每个图像小块计算图像的边缘能量,计算边缘能量的方 法是:求在图像小块X,Y两个方向的梯度值的平方和,并把图像小块的 所有点的边缘能量相加,得到边缘能量;
步骤P33:把100个图像小块的边缘能量值相加,并归一化到0~1之 间的一个数值,所述数值为图像清晰度的变化值;
所述对眼睛图像质量进行判断的步骤如下:
步骤P71:计算原始人眼图像的高频段分量E1;高频分量E1由如下 方法得到:生成一个8*8的算子,算子中心的4*4个点值为-3,其它的值 为+1;用这个8*8的算子在图像上进行滤波;然后对滤波后的所有图像 点相加得到的和定义为E1;
步骤P72:降采样人眼图像是将眼睛图像缩小一倍;
步骤P73:计算降采样图像的高频段分量E2;得到高频段分量E2的 方法同步骤P71;
步骤P74:求取高频段的能量E1和较低频段的能量E2的比值R,
步骤P75:结合高频段能量E1,得到虹膜图像质量的清晰度值C为: C=αE1+βR,α,β是加权算子由经验得出;
如果得到的清晰度值C小于一个阈值T4,则不对虹膜图像进行处理; 否则对虹膜图像进行预处理、虹膜定位、特征提取和特征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3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融交易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本体面向产品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