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冷轧机组基于机理模型的弯辊在线快速调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998.7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白振华;李亮亮;马辉;宁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B21B3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冷轧 机组 基于 机理 模型 在线 快速 调整 方法 | ||
1.一种二次冷轧机组基于机理模型的弯辊在线快速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二次冷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1#和2#机架工作辊直径Dw1,Dw2;1#和2#机架中间辊直径Dm1,Dm2;1#和2#机架支撑辊直径Db1,Db2;1#机架工作辊、中间辊以及支撑辊辊型分布ΔD1wi,ΔD1mi,ΔD1bi;2#机架工作辊、中间辊以及支撑辊辊型分布ΔD2wi,ΔD2mi,ΔD2bi;1#和2#机架工作辊辊身长度Lw1,Lw2;1#和2#机架中间辊辊身长度Lm1,Lm2;1#和2#机架支撑辊辊身长度Lb1,Lb2;1#和2#机架二工作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w1,lw2;1#和2#机架中间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m1,lm2;1#和2#机架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1,lb2;
(b)收集待轧制带材的关键轧制工艺参数,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j;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j;带材的宽度B;延伸率设定值ε0;机架间延伸率分配系数ξ;1#机架中间辊窜动量δ1;2#机架中间辊窜动量δ2;1#机架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力S1w、S1m;2#机架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力S2w、S2m;1#机架平均前张力与后张力T11与T10;2#机架平均前张力与后张力T21与T20;1#机架轧制压力的实际波动量ΔP1a;2#机架轧制压力的实际波动量ΔP2a;1#机架平均前张力与后张力的实际波动量ΔT11a与ΔT10a;2#机架平均前张力与后张力的实际波动量ΔT21a与ΔT20a;
(c)1#、2#机架弯辊力对轧制压力传递系数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c1)给定1#、2#机架轧制压力Pi及其变化值ΔPi,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f1(Pi+ΔPi,Siw,Sim);
c2)给定一个中间参数kiw,并令kiw=0,同时给定弯辊力的变化步长ΔS;
c3)给定1#、2#机架工作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w0=kiwΔS,利用板 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f1(Pi,Siw-ΔSiw0,Sim);
c4)分别设定1#、2#机架的目标函数 并不断增大kiw 的数值,求出目标函数Fi最小时所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w;
c5)给定一个中间参数kim,并令kim=0;
c6)给定1#、2#机架中间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m0=kimΔS,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f1(Pi,Siw,Sim-ΔSim0);
c7)分别设定1#、2#机架的目标函数 并不断增大kim 的数值,求出目标函数Gi最小时所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m;
c8)分别求出1#、2#机架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力对轧制压力的传递系数,如下式所示: ;
(d)1#、2#机架弯辊力对张力传递系数的确定,包括以下步骤:
d1)给定1#、2#机架前张力的变化值ΔT1i,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1=f2(Ti1+ΔT1i,Ti0,Siw,Sim);
d2)给定1#、2#工作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w1′,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2=f2(Ti1,Ti0,Siw+ΔSiw1′,Sim);
d3)设定1#、2#机架的目标函数 并不断搜索工作辊弯辊力的变化值,求出目标函数Fi1最小时所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w1;
d4)给定1#、2#机架中间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m1′,利用板形模型 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3=f2(Ti1,Ti0,Siw,Sim+ΔSim1′);
d5)设定1#、2#机架的目标函数 并不断搜索中间辊弯辊力的变化值,求出目标函数Fi2最小时所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m1;
d6)给定1#、2#机架后张力的变化值ΔT0i,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4=f2(Ti1,Ti0+ΔT0,Siw,Sim);
d7)给定1#、2#机架工作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w0′,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5=f2(Ti1,Ti0,Tiw+ΔSiw0′,Sim);
d8)设定1#、2#机架目标函数 并不断搜索工作辊弯辊力的变化值,求出目标函数Fi3最小时所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w0;
d9)给定1#、2#中间辊弯辊力的变化初始值ΔSim0′,利用板形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板形分布值,如下式所示:σij6=f2(Ti1,Ti0,Siw,Sim+ΔSim0′);
d10)设定1#、2#机架的目标函数 并不断搜索中间辊弯辊力的变化值,求出目标函数Fi4最小时所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变化值ΔSim0;
d11)分别求出1#、2#机架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力对前后张力的传递系数,如下式所示: ;
(e)根据实际的轧制压力与张力波动量,求出相应的弯辊力在线调整量,基本公式为: ;
(f)完成计算,对弯辊实现在线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9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