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373.7 | 申请日: | 2009-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郝广平;张永德;董玉红;闫泽;于伟真;孟凡竹;杨振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索杆式一维 伸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索式杆状展开机构特别是一维伸展臂。
背景技术:
由于运载器内有效载荷包络尺寸的限制,大型空间结构必须收拢在有限 的空间内,并在入轨后伸展为预想的构型,杆状空间伸展臂是空间展开机构 中应用最广的一维展开机构,目前应用于航天领域的空间杆状伸展臂主要有 三种形式:薄壁管状伸展臂、盘压杆式伸展臂、铰接杆式伸展臂。
薄壁管状伸展臂臂跟部翘曲限制了结构强度,因而热稳定性、抗弯及抗 扭刚度较低,难以实现精确定位。
盘压杆式伸展臂展开过程中伸展臂刚度比较差,且伸展臂顶端绕伸展臂 的中心线旋转,伸展臂在空间只能实现一次伸展,不能自动收拢。
铰接杆式伸展臂需要复杂的伸展与收拢机构,质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重复收拢的拉索式杆状展开机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其组成包括:一组伸展机构,所述的伸展机构由 四根空心支撑杆与两个刚性框架构成,展开拉索通过所述的支撑杆的空心与 固定于刚性框架角部的翻转锥套,一端固定在伸展机构的顶端,另一端固定 在与伸展臂座通过转动副连接的展开辊上,所述的展开辊与展开电机连接, 收拢拉索分别穿过所述的刚性框架的对角小孔,一端固定在伸展臂座上,另 一端固定在收拢辊筒上,两根防转杆固定在所述的最顶层的刚性框架上,并 与固定于隔一层刚性框架上的直线轴承构成移动副,从最顶层开始,每隔一 层刚性框架上的相应位置均安装有直线轴承,展开电机与收拢电机为力矩电 机。
所述的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所述的刚性框架是一个正方形框架,四个 拐角上分别装有翻转锥套和钻有四个小孔,空心支撑杆由翻转锥通过锁紧螺 母与空心杆固连构成,所述的展开电机与展开辊间通过小齿轮和大齿轮连接。
所述的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当伸展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同一根收拢 拉索所穿过相邻的小孔处于伸展臂的同一侧面的两个侧边,收拢拉索呈“Z” 形;在伸展机构收拢时,同一根收拢拉索所穿过的小孔处于同一轴线上,收 拢拉索被拉直;通过收拢电机的驱动,收拢辊筒正反转可以拉紧与放松收拢 拉索通过展开电机的驱动,展开辊正反转可以拉紧与放松展开拉索。
所述的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在伸展臂展开时,支撑杆的轴线与刚性框 架的平面垂直,处于收拢状态时,支撑杆的轴线与刚性框架的平面平行。
所述的拉索杆式一维伸展臂,其特征是:伸展机构由收拢状态展开时, 收拢电机反转,收拢拉索放松,展开电机驱动展开辊正转,四根展开拉索同 步拉紧产生拉力,在展开拉索的作用下,翻转锥与翻转锥套构成杠杆机构, 使翻转锥相对于刚性框架发生翻转,从而使四根支撑杆相对于刚性框架发生 同步翻转,驱动相邻刚性框架远离,直至支撑杆轴线垂直于刚性框架平面;
伸展臂由展开状态收拢时,展开电机反转,减小展开拉索的拉力,收拢电 机驱动收拢辊筒正转,两根收拢拉索同步拉紧产生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 收拢拉索有由“Z”伸直的趋势,使相邻两个刚性框架间产生旋转力矩,在支 撑杆和收拢拉索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其发生相对旋转且靠近,直至支撑杆轴 线平行于刚性框架平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用做空间设备的展开支架,该支架可以重复展开与收拢,展 开时由底层向顶层依次开始,收拢时由顶层向底层依次开始;在防转杆的作 用下,当刚性框架的数目为奇数时,伸展臂顶端可实现平动而不发生转动; 该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展开与收拢结构,质量小,展开长度与收拢 长度比值较大;展开后在展开拉索拉力的作用下,具有较高的抗弯、抗扭刚 度,可实现所支撑装置在空间的精确定位;由于在空间所有装置均处于失重 状态,故在空间应用时该伸展臂理论上可以无限加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展开正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展开侧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收拢图;
附图4是空心支撑杆的结构图;
附图5是刚性框架俯视图;
附图6是单层展开过程图;
附图7是展开后翻转关节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8是收拢后翻转关节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9是展开拉索在伸展臂顶端锁紧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凝结水和乏汽的综合回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