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硅与精蛋白微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0809.0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姜忠义;张蕾;孙倩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64 | 分类号: | A61K9/64;B01J19/00;A61K47/42;A61K47/04;C12N11/00;C12N15/88;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硅与精蛋白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氧化硅和精蛋白杂化制备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微囊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微反应器、药物载体、细胞和酶的包埋防护以及基因转染 等领域。传统的微囊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1)化学法,化学法是指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 应成囊的方法。目前所采用的化学法主要有2种,即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这类方法 虽然能够得到尺寸较均一的微囊,但是其尺寸往往难以调节。(2)物理化学法,本法在液 相中成囊,即在囊心物和囊材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使囊材 的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在囊心物的周围,形成一个新相析出,故又称为相分离法。其特点是 设备简单,高分子材料来源广泛,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缺点是微囊粘连、聚集的问 题,工艺过程中条件很难控制等。(3)物理及机械法,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微胶囊囊壁材 料的物理变化,结合一定的机械加工手段进行微囊制备。此方法对微囊的物理化学性质的 控制较为不易。
而采用共价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微囊则具有高模量、高稳定性等特点,其中最大的 优点在于能够对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精确调控。首先是对膜厚度的调控,膜厚的调控可通 过几个方面来调节:(1)所选用的组装材料;(2)组装的层数,通过椭圆偏振技术或者紫外 等可跟踪组装过程,膜的厚度会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3)组装条件,不同的组 装条件下,得到的膜厚往往不同。例如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会强烈影响组装的每层膜的厚度; 温度和溶剂极性等均对膜厚有影响。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几个埃到几个纳米的范围内精 确调控膜厚。其次是对表面化学性能的调控。可用于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材料除合成聚电解 质外,其他的带电荷物质,如天然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病毒、无机纳米粒子(包括 纳金、量子点、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树脂状大分子和多价有机离子如染料分子等都可 以用来构筑多层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硅与精蛋白微囊及其制备方法,以氧化硅-精蛋白为 原料进行微囊的制备。通过间隔吸附硅酸钠和精蛋白使得硅酸钠和精蛋白通过静电作用相 互吸附,组装过程中在精蛋白的诱导作用下硅酸钠会生成氧化硅,从而达到形成由氧化硅 和精蛋白层层组装微囊的目的。本发明制备条件温和,制备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通过对不同层数的组装来调控膜的厚度也比较容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氧化硅与精蛋白微囊是以碳酸钙微粒为模板,硅酸钠和精蛋白为原 料,按照硅酸钠和精蛋白的质量配比为1∶1~7∶1进行制备而成,工艺步骤:
含有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PSS掺杂的碳酸钙 CaCO3(PSS)胶体微粒;CaCO3与PSS复合,表示为:CaCO3(PSS)。
将该微粒用鱼精蛋白溶液溶解分散,孵化,组装成有鱼精蛋白层的粒子,然后再继续 用硅酸钠溶液分散,孵化;重复以上过程,在CaCO3(PSS)微粒表面交替吸附鱼精蛋白和硅 酸钠得到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
核壳结构的胶体粒子与EDTA溶液搅拌反应,水洗涤,离心分离;重复以上过程,除 去碳酸钙得自组装而成的氧化硅与鱼精蛋白微囊,水中贮存备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氧化硅与精蛋白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的步骤:
1)配置浓度为0.2~0.5mol/l的氯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 使其浓度为2~3mg/l;配置和氯化钙等摩尔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分别过滤后,各取15~ 25ml氯化钙溶液和等体积的碳酸钠溶液,在1000~1200rpm的转速下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氯 化钙溶液中,反应15~25秒,静置15~25分钟,得到含碳酸钙沉淀的分散溶液。
2)将所得分散溶液在转速为3000rpm的离心机中离心三分钟,离心后用水洗,重复 离心-水洗过程二次,后去除上清液,得CaCO3(PSS)微粒。
3)配置浓度为0.02~0.04mol/l的硅酸钠溶液,用盐酸调节其PH为7.0~8.0。
4)将精蛋白溶解于0.5mol/l的NaCl溶液中,配成0.5~2.0mg/mL的溶液,用盐酸 和氢氧化钠调节其PH为6.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节气门体位置控制仪
- 下一篇:一种用焦化水进行浮游选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