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838.0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水市仁健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健 |
地址: | 4327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食品 防腐 保鲜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或调味品的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讲是指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腌菜是一种利用高浓度盐液、乳酸菌发酵来保藏蔬菜,并通过腌制,增进蔬菜风味的发酵食品。酱是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腌菜、酱是人民群众喜食的一种佐餐小菜,历史悠久。根据食性和口味的不同,我国及世界各地都有许多风味独特的腌菜和酱制品。它们既富有营养,又经济实惠,不仅可登大雅之堂,又是居家、旅游必备的美味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腌菜和酱都是通过加入高浓度的盐来保障发酵和抑制霉菌、杂菌的生长,故腌菜和酱中的含盐量均较高。而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高盐饮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对于腌菜和酱品的加工而言,若降低腌菜液和酱品中的含盐量,则腌菜液和酱很容易发霉变质,无法食用。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1289702A,公告日2008年10月15日,发明名称《酸菜、泡菜和山野菜的常温保鲜方法》,提出把加工好的酸菜、泡菜和脱盐后的山野菜分别浸入保鲜液1-5分钟,即可计量入袋抽空的保鲜方法,经保鲜后的酸菜、泡菜和山野菜,提升了鲜度和口感。所述的保鲜液包括山梨酸、苯甲酸钠、焦亚硫酸钠等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即通过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但为了保证防腐效果,一些企业在加工酱、腌菜等食品时,所加入的苯甲酸钠等防腐剂的用量大大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所允许的使用量,尤其是最近几年对国内厂家产品的抽检中,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及其严重,同时还发现二氧化硫残留量问题。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体骨骼生长并危害肾脏和肝脏,对人体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因而国家也开始限制此类化学防腐剂的使用。食物钠盐含量超标,常常造成进食腌制类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此外,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高浓度的盐分还会严重损害胃肠道粘膜,故常进食腌制类食品者,胃肠炎症和溃疡的发病率较高。如何在保证腌菜和酱类食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其中的含盐量,使其满足健康饮食的需要,一直是困扰酱品和腌菜行业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食品的化学防腐剂及钠盐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它防腐保鲜效果好,对人体健康无毒副作用,香味纯正,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它工艺简单,可保留原有腌菜和酱品原有的风味,制作成本低。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原料各组份的重量份含量为:黄荆子、黄荆叶和黄荆茎中的至少一种60~80,大蒜10~20,花椒2~8,肉桂2~8。
所述原料各组份的重量份含量为:黄荆子50,黄荆叶20,黄荆茎5,大蒜15,花椒5,肉桂5。
所述原料各组份的重量份含量为:黄荆叶60,黄荆茎20,大蒜20,花椒2,肉桂6。
所述原料各组份的重量份含量为:黄荆子60,黄荆叶30,大蒜15,花椒6,肉桂6。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有原料去杂,清洗,晾干,并将其中的黄荆叶、黄荆茎、大蒜和肉桂粉碎成2~4毫米的颗粒;
B.按重量份比例将各原料混合均匀,放入烘箱,并使烘箱温度在3~4个小时内由40℃升至65℃,然后将烘烤后的原料取出,晾凉;
C.将晾凉的原料粉碎至40~60目即成。
所述的步骤A中,将夏秋季采集的黄荆叶洗净后经沸水煮烫,过凉水定色,放入含盐量6%~10%的盐水内浸泡8~10小时,再将黄荆叶烘干或晒干,然后进行粉碎。
所述的步骤A中,将粉碎后的黄荆茎颗粒烘干或晒干。
所述的步骤B中,在烘烤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原料,使其均匀受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水市仁健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水市仁健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