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导电磁悬浮式轨道巡检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7714.5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L13/10 | 分类号: | B60L13/10;B61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茂泰 |
地址: | 201204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磁悬浮 轨道 巡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磁浮交通领域内的特种车辆,涉及一种轨道巡检车,尤其涉及一种常导电磁悬浮式轨道巡检车。
背景技术
上世纪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发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上海磁悬浮示范线路的建成并通车运行后,获得了快捷、安全、环保的客运效果。
由于常导磁浮列车是以悬浮间隙10.0mm的状态在500km/h的运行速度下进行客运通行的,列车运行的安全保证不得有任何疏忽。所以,作为客运线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必须在客运列车运行前进行轨道巡检工作,以保证线路轨道上无异物,以及长定子线圈、供电轨、定位标志板和各功能面安装与使用过程中无变形。具体如图1所示,为高速常导电磁悬浮交通系统的轨道7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轨道7的主体结构部分7f为混凝土结构,所述的轨道7具有各个功能面,包括:滑行面7b、导向面7c、定子面7d,由于这些功能面会因多种原因产生变形、超差、松动等,有时也会在露天的轨道上残留有异物,所以要求在磁浮列车运行前必须先进行轨道检查,以防止发生列车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轨道上安装的长定子线圈也需要进行检查,以防止脱落的电缆挤进列车的悬浮磁铁模块中,损坏车辆部件从而造成事故。所以,在高速磁浮交通技术中需要提供一种对轨道巡检车,以完成上述的安全巡检工作。
由于以往通常使用的轨道巡检车都采用支撑轮结构驱动,由柴油(或汽油)发动机牵引,驱动所设置的导向支撑轮在轨道上运行。由于所述的支撑轮结构无法满足高速运行的条件,使得轨道巡检时间拉长,对于较长路线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如果为了轨道巡检而留出长时间的停运“天窗”时间,将极大影响客运线路的运输能力,所以该支撑轮结构驱动的轨道巡检车很难适应较长客运干线的使用条件。
由此考虑到利用本身具备高速运行能力的常导电磁悬浮车辆的走行结构,其采用长定子直线电机牵引模式,在其基础上再设置上述的支撑轮结构以实现低速运行检测功能,从而实现轨道巡检车同时具备高速巡检和低速检测的能力,缩短巡检的时间。其中,所述的常导电磁悬浮车辆的走行结构由悬浮架和设置在悬浮架上的悬浮磁铁、导向磁铁、涡流制动磁铁等组成;该走行结构通过导向磁铁的导向作用,使得悬浮架在运行过程中及时转向,并通过涡流制动磁铁使得列车还具有涡流制动模式。
所以,首先需要提供一种轨道巡检车,可兼容长定子直线电机牵引模式和电机支撑轮牵引模式,使得该巡检车同时具备高速巡检和低速检测的功能,清除轨道并检查各功能面的故障情况。
另外,在磁浮交通系统的要求中,轨道巡检车还必须具有以下其他的功能:
1)清除轨道上的异物;
2)如发现轨道故障应能做维护处理,在短时间内让列车通行;
3)兼备救援事故列车的任务;
4)精确测量轨道偏差,为线路调整工作提供依据。
但是上述的要求却无法集成在一辆巡检车上,原高速磁浮客运车辆的车体结构选择了铝合金挤压型材与三明治铝合金复合板的结构,包括设备夹层作为载荷承担结构。然而这样的车体结构并不适应轨道巡检车的结构要求。首先是设备夹层无法实现,车辆的全部载荷必须以车厢底板承担。其二是必须考虑走行机构上的电机支撑轮所占空间,这就要求部分车载电气设备必须安装在车厢内。
目前急需一种质量较轻、结构合理、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强度与刚度合适的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车体结构。就上述总结的现有磁浮技术而言,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兼容双牵引模式(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牵引与电机支撑轮牵引)的轨道巡检车,其可实现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轨道的快速巡检和低速测量,并且在任何故障下可自救运行,对线路轨道的事故进行必要处理,适应较长干线的轨道巡检工作环境等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导电磁悬浮式轨道巡检车,其可实现:1)长定子直线电机牵引和外转子电机支撑轮牵引兼容的双牵引模式,使得该轨道巡检车同时具备了高速巡检和低速检测的功能;2)在故障工况下,可依靠自身行走轮,牵引轨道巡检车返回维修基底或邻近车站,具备自救能力,并能对发生事故的客运列车实施救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常导电磁悬浮式轨道巡检车,其包含框架车体和设置在该框架车体底部的走行结构;
所述的框架车体包含:
车厢底板;
车厢结构,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
升降维护平台,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的两端;
车地通信设备,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77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日服用一次的羟考酮制剂
- 下一篇:尿细胞微量染色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