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席夫碱化合物及其检测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5844.5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付艳艳;贺庆国;曹慧敏;程建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51/88 | 分类号: | C07C251/88;C07C249/16;C07C251/24;C07C249/02;C07C323/33;C07C319/2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碱化 及其 检测 苯胺 化合物 方法 | ||
1.一种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的席夫碱类化合物是由具有邻位羟基的芳香醛类化合物与单胺或者多胺反应所制得的,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n1为1-100的整数,n2为1-6的整数;R为脂肪烃取代基、芳香取代基、含杂原子取代的脂肪烃基或含杂原子取代的芳香烃基;R1,R2为吸电子基团或给电子基团;
其特征在于检测苯胺类化合物时将待检测的苯胺类化合物取少量置于石英池底部,在其上方垫一团脱脂棉,然后将含由席夫碱类化合物传感薄膜置于脱脂棉上,石英池加盖密封后再进行荧光测试。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包括:
(1)通过提拉、旋涂或蒸镀的方法在固体支撑物上制备出含席夫碱类化合物的传感薄膜;
(2)测试传感薄膜的荧光光谱及光稳定性;
(3)取苯胺类化合物滴在石英池底部,在其上方垫一团脱脂棉,避免与传感薄膜直接接触,石英池加盖密闭,放置一旁待测;
(4)将传感薄膜放置密闭的石英池后,迅速测其荧光最大发射峰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苯胺类化合物为苯胺、硝基苯胺、溴苯胺、氯苯胺或烷基取代苯胺;
(2)席夫碱类化合物与苯胺类化合物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或疏水-疏水相互作用,其中氢键来自苯胺的N-H键与羟基的氧或席夫碱类化合物中C=N的N之间相互作用;疏水-疏水相互作用来自苯胺类化合物中的苯环与席夫碱类化合物中的芳基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固体支撑物为石英、硅片、有机物固体载体、微球体、纳米颗粒、纳米珠、纳米线、纳米纤维或纳米管;
(2)固体支撑物的表面包含铵官能团、羧酸官能团、带电反应性基团或中性基团。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备的传感薄膜或为席夫碱类化合物与惰性高分子材料共混制得的传感薄膜,所述的惰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芳醚。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薄膜为N,N’-双水杨醛缩连氮传感薄膜、对苯二胺缩双水杨醛的传感薄膜、对苯二胺缩双(2-羟基-1萘醛)的传感薄膜、S,S’过硫化对苯胺缩水杨醛的传感薄膜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N,N’-双水杨醛连氮的共混的传感薄膜。
8.按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席夫碱类化合物与苯胺类化合物在50秒内快速反应,传感薄膜的荧光强度在50秒内被淬灭了2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58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电磁材料电磁参数测量的神经网络方法
- 下一篇:响应活化剂的胶体晶体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