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2448.7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吕旭杰;吴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23/053 | 分类号: | C01G23/053;H01G9/20;B01J21/06;B01J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稳定的钛前驱体溶液制备成分和膜厚可控的二氧化钛薄膜,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光催化技术和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储量丰富而又环保的半导体材料在以上两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自1972年发现二氧化钛光电极表面持续产氢的现象以来(Fujishima,A.Honda,K.,Nature 238,37-38),基于二氧化钛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受到了极大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它可以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裂解水产氢、抗菌和防污等方面,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个理想途径;1991年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教授报道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晶的转换效率达7.1%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O′Regan,B.M.,Nature 1991,353:737-740.),目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单块小面积效率可达11%,亚模块(25cm2)的效率已超过8%,该技术有望突破硅基和薄膜太阳电池投资大、成本高的应用瓶颈,这也进一步拓展了二氧化钛的应用领域。
在光催化方面,二氧化钛粉体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特别是以P25为代表的一系列商品化二氧化钛纳米粉体,更是显示了优异的光催化性能,然而二氧化钛粉体回收困难,而且会对原体系造成二次污染,无法在循环系统下重复利用,而且本征的二氧化钛只具有紫外光响应性,从而限制了它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如何通过工艺简单而成本低廉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比如金属钛膜氧化、电化学沉积、溶胶涂膜、四氯化钛水解沉积等。上述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点,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易于进行掺杂,衬底选择性小,制备工艺复杂,可控性不好,成本较高等。
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方面,电池结构主要分为纳米晶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其工作原理为: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染料的电子注入到纳米半导体的导带中,随后传输至导电基底,经外回路转移至对电极,处于氧化态的染料被还原态的电解质还原再生,氧化态的电解质在对电极接受电子被还原,从而完成了电子输运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两个背反应:注入到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和氧化态染料或电解质中的电子受体的复合反应。如何强化电子输运过程的正反应,抑制电荷复合的背反应,是当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导电基底表面生长一层致密的二氧化钛薄膜可以有效抑制背电流,目前在导电基底上生长致密二氧化钛薄膜的方法主要有四氯化钛水解沉积、钛醇盐溶胶涂膜及磁控溅射,而水解沉积和溶胶涂膜方法的可控性不好,并需要采用四氯化钛和钛醇盐这类不稳定试剂,磁控溅射等物理法的成本又太高。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简单而成本低廉的制备方法,合成性能优异的二氧化钛薄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以提高二氧化钛薄膜在光催化和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领域的应用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配制稳定的钛前驱体溶液,通过旋涂或浸渍提拉法在衬底上制备二氧化钛湿膜,最后干燥热处理得到二氧化钛薄膜。
本发明进一步通过往钛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掺杂离子溶液进行金属离子掺杂,从而得到金属离子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
所述的配制稳定的钛前驱体溶液包括钛前驱物、碱溶液和过氧化氢中,钛前驱物∶碱溶液∶过氧化氢为摩尔比(0.1~100)∶1∶(0.1~10)。
其中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锂溶液、氢氧化铯溶液、氨水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液;
溶质采用单质钛、二氧化钛、氢氧化钛,正钛酸、偏钛酸、硝酸钛、硫酸钛、钛黄、卤化钛、羧酸钛或钛醇盐。
钛前驱物、碱溶液和过氧化氢搅拌得到钛前驱体溶液。
在所述的钛前驱体溶液中优选加入掺杂离子溶液,掺杂浓度范围在0.01~30%,充分搅拌,得到含有掺杂离子的钛前驱体溶液。
掺杂离子溶液包括掺杂离子前驱体溶液或金属盐溶液,包括Nb、Ta、Fe、Ni、Co、Mn的金属氢氧化物或可溶金属盐形成的掺杂离子前驱体溶液或金属盐溶液。
所述的金属盐包括可溶性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草酸盐和卤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2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