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检测交通状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8300.6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军;裘炜毅;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慧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81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信号 数据 检测 交通 状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检测交通状态的方法,适用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及交通信息服务行业,属于用手机信号检测交通状态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其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的能力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如何获取动态实时交通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定点采集技术:如感应线圈、雷达、红外和视频,只能采集有限范围内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而装载GPS设备的浮动车(通常是出租车、公交车或货运车等)技术,也受装载设备的车辆数规模限制,只能提供城市局部范围的动态交通信息。如何采集城市大范围内的实时交通信息成为一项技术难题。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无线通讯网络信令采集和监控平台、安全加密机制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利用手机终端作为检测设备,获取手机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无线信号参数,以此为基础采集广域实时交通信息的技术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过去,交通数据都是用传统的固定传感器获取,比如,感应线圈、雷达、红外和视频等。因为高昂的安装和维护费用,交通数据采集技术发展到利用手机或车载GPS的位置信息的浮动车技术。基于GPS的浮动车是指运行在路上的车辆载着的装有GPS单元的移动设备。装有GPS单元的移动设备包括GPS手机、个人导航设备、装有GPS设备的车辆等。从GPS样本的GPS单元传递出的信号可以经过 处理和用电子地图数据匹配,从而得到GPS样本在不同的道路路段上的旅行轨迹、旅行速度和旅行时间。基于手机的浮动车是指手机移动终端,它可能不包括GPS单元。手机网络持续地生成各种具体记录,比如收短消息、发短消息、开机、关机等,这样手机用户才能接打电话并且在经过手机网络基站的边界时保证通话是连续的。以前的方法和系统不能用交通科学或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来处理手机信号数据,获取实时和预测的交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交通科学或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来处理手机信号数据,获取实时和预测的交通状态的基于手机信号数据检测交通状态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检测交通状态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1、建立虚拟传感器网络;
步骤2、以固定时间间隔T从手机网络获取该时间间隔内所有手机发出的实时信号数据;
步骤3、根据第i部手机发出的实时信号数据中的基站标识号和位置区标识号通过虚拟传感器网络地理译码得到该手机所在的虚拟传感器路段及在该虚拟传感器路段上的旅行速度vi;
步骤4、从道路网络数据库中读取道路网络的电子地图信息,将步骤3得到的虚拟传感器路段叠加在道路网络上,得到第i部手机所在的道路网络路段,令该手机在道路网络路段上的旅行速度Vi=vi;
步骤5、重复步骤3及步骤4直至收集到时间间隔T内所有可能采样到的手机所在的道路网络路段,即得到每条道路网络路段上的可能采样到的手机个数n及每条道路网络路段的旅行速度V,
步骤6、根据每条道路网络路段上的手机个数n及旅行速度V计算得到时间间隔T内对应的道路网络路段的交通流密度K和路段交通流量Q。
步骤7、根据不同道路类别交通流参数的时变特征,建立相应的交通流参数预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慧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美慧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