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优化设计方法及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5672.3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9/08;B25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 琦;朱水平 |
地址: | 2002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并联 机构 机器人 构件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两个并联机构,相邻的并联机构间用输出转换器连接,每个并联机构都具有一静平台和一相对该静平台运动的动平台,其中一个并联机构的静平台活动连接若干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其特征在于,该静平台和动平台均包括若干连接杆和运动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副和电机为轴套连接,皮带连接或齿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其特征在于,该输出转换器为球面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的动平台作为输出部件。
6、一种并联机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机器人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机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机器人的头部,胸部,上臂,小臂,大腿,小腿,手以及足均采用并联机构作为执行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机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机器人的头部与胸部,胸部与上臂,上臂与小臂,小臂与手,胸部与大腿,大腿与小腿以及小腿与足部均采用球面副连接。
9、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逆运动学分析,对初选并联机构进行优化分析;
正运动学分析,对上述步骤中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调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构件的正、逆运动学计算方法采用遗传算法、矢面法或者离散法进行计算;动力学计算方法采用拉格朗日第二运动方程或者牛顿-欧拉法建立动力学方程,求解动力学方程采用离散法或者龙格-库塔法。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构件的控制算法采用遗传算法、自适应算法、神经网络或者PID算法的闭环控制或者采用局部闭环控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逆运动学分析还包括如下步骤:
T1、机器人构件步长与步态规划;
T2、该构件的初始选型;
T3、在软件中导入逆运动学计算方法的子程序进行计算;
T4、对机器人构件进行优化分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T4还包括如下步骤:
T41、在三维软件中建立机器人机构的参数化模型;
T42、对该参数化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T43、对该参数化模型进行结构设计。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并联机构的机器人构件的优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正运动学分析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步长和步态规划对机器人构件进行零力矩点分析;
S2、以动力学建模为基础,控制设计;
S3、在程序中导入正运动学计算方法的子程序进行计算;
S4、根据S3的计算重新规划机器人构件的步长和步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56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