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4651.1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美芳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F24J2/38;G05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材 屋顶 跟踪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属于太阳能光热及光伏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形式与水、风电等清洁能源比较具有很多缺点同样与水、风电等清洁能源比较具有他们无法比拟的优点。其中最大的优点是太阳能发电形式可以与建筑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减少建筑投资的情况下,不占土地等其他资源。因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当初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应用在卫星上供电源使用,没有按照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建筑屋顶的基础上再进行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及支架系统,这样等于是二次进行铺设屋顶,增加了整体建筑与发电系统的成本,同时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采用太阳能跟踪器,使太阳能发电系统始终跟踪太阳,使单位面积电池情况下的发电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地面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费得到很大幅度的降低,而造成建筑屋面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费成本高于地面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费成本。例:专利200810234316.1,200820161229.3,等发明采取了在20-30年前传统的槽式几何比3倍以上方式进行聚光,在背后采用介质进行冷却,这样的聚光方式因为几何聚光比的增加使系统光学部分对光学跟踪要求提高容忍性差,电池工作温度提高很多,电性能衰竭很大,同时会因为增加辅助冷却而造成整系统部分工作零部件增加很多而稳定性差,设备成本与发电成本同比增加。尤其在地球不断围绕太阳的旋转,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南北照射角不断变化与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东西照射角同时在不断变化,因为太阳的不断变化,在不安装太阳能跟踪器的情况下,造成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达不到最大,也会造成太阳死角状态下系统完全不发电,经济性反而降低。所以造成太阳能的利用不能大面积普及。为使得太阳能能被更大范围的普及,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太阳能跟踪系统,尤其在为增大太阳密度采用的太阳能聚光系统中配套太阳能跟踪系统很难避免。槽式、反射等聚光器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必须有可以使太阳与发电电池始终保持垂直跟踪,以保证太阳光能不断垂直于太阳能电池或者太阳能吸收利用器平面,才能使光伏发电系统正常与满负荷发电。
所以能将太阳能与建筑进行一体化结合能有效实现防雨、隔音、隔热保温、遮阳、美观、发电等多用途是普及太阳能的趋势,尤其能将发电成本降低与发电效率提高跟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传统火力电站成本。应用范围更光,市场才能更大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采用在普通平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聚光光学系统、太阳能跟踪系统、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结构一体形式,使太阳能系统成为建筑材料与结构的大部分。可以使建筑成本与发电系统同步降低的一种方式。
具体方案是由数个联动跟踪支架支撑太阳能电池板、聚光器及柔性防漏板等由太阳能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往复拉动支架旋转沿底座支架轴旋转,达到每天跟踪太阳使电池板与太阳垂直照射的屋面跟踪系统,实现了太阳能跟踪、聚光补光、防雨、隔音、隔热保温、遮阳、美观、发电等多用途的建筑物主要屋面。可以应用在民居别墅、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场馆等建筑上同时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物的完全一体化。
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别墅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电池组可以用太阳能集热器代替少部分,实现太阳能发电与热水2个用途。也可以在太阳能系统与屋面天花板之间增加第二层防雨、隔音、隔热保温保护层。
本发明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跟踪支架材料成本接近太阳能固定安装支架,如果与太阳能光伏及光热聚光系统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热利用成本与煤电、煤热成本接近,运行维护费用更低。所有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都可以与本发明跟踪系统运行方法结合使用,不一一例举。
下面附图与实施例即是其中一种应用本发明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光热聚光系统的结合应用建筑。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应用建筑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材型屋顶光伏跟踪瓦发电系统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美芳,未经李美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4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扎花布
- 下一篇:空中圆形路轨支撑接地驱动式发电机及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