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4501.2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唐荣;李琴;张娅;王翠兰;翟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9/02 | 分类号: | C08L79/02;C08K7/06;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纳米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聚物,具体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介孔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苯胺、邻氨基酚共聚物和介孔硅材料SBA-15进行聚合反应生成一种新型介孔纳米复合物。
背景技术:
在导电高聚物中聚苯胺及其衍生物最具吸引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聚苯胺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比如苯胺、邻氨基酚共聚物,这些共聚物不但保留了聚苯胺原本具有的高电导率、氧化还原可逆性、在水溶液和空气中均很稳定等优良的性质而且在pH>4时仍然保持了其电化学活性。这些性质适用于蓄电池、电催化、光电效应、吸附水中重金属污染离子等方面。但它的比表面积比较低,加工性能比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应用于宽广pH的水化学条件,同时具有较好比表面积的新型导电纳米介孔复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介孔硅材料SBA-15用去离子水分散好后,加入硫酸、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进行搅拌,使其中的SBA-15含量在3.5~4.8mg/ml,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摩尔比为15:1~25:1,硫酸浓度为0.8~2.8mol/L;
2)将过硫酸铵和硫酸配成水溶液,使过硫酸铵和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的苯胺单体摩尔比为2:1~1:1;
3)将过硫酸铵的硫酸溶液缓慢加入到充分搅拌后的反应溶液中,搅拌,反应5~7个小时进行表面聚合;
4)用去离子水将产物进行洗涤抽滤直至滤液呈无色;
5)将上述步骤4)得到的固体物质在60~80℃真空中烘干,得到复合物。
上述步骤1)的介孔硅材料SBA-15在使用前需要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干净,烘干后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备用。
上述步骤1)的苯胺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减压蒸馏并保存在4℃环境下备用。
上述步骤1)的搅拌时间最好为0.5~1小时,使得单体很好地吸附到SBA-15的表面和内壁。
图1是介孔硅材料SBA-15的透射电镜图,图2是本发明生成的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的透射电镜图,图3是本发明生成的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在不同pH值的硫酸钠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曲线a、b、c、d、e、f的pH值分别是4、5、6、7、9、10。由图可见,本发明生成的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不仅具有苯胺和邻氨基酚共聚物(PAOA)的优良特性,即在pH>4甚至到pH=10时仍保持了优良的电化学活性,其比表面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无SBA-15作为模板时的134m2/g提高到了412m2/g。
附图说明:
图1是介孔硅材料SBA-15的透射电镜图。
图2是PAOA/SBA-15复合物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生成的导电介孔纳米复合物在不同pH值的硫酸钠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原料:苯胺、邻氨基酚、硫酸、SBA-15、过硫酸铵。
其中苯胺经减压蒸馏后保存在4℃环境下备用。
实施例1:
1)配制反应溶液:
将SBA-15用去离子水分散好后,加入硫酸、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进行搅拌,使其中SBA-15含量为在3.5mg/ml,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摩尔比为15:1,硫酸浓度为0.8mol/L。
2)将过硫酸铵和硫酸配成水溶液,使过硫酸铵和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的苯胺单体摩尔比为2:1。
3)表面聚合:
将过硫酸铵的硫酸溶液缓慢加入到充分搅拌后的反应溶液中,搅拌,反应5~7个小时。
4)洗涤:
用去离子水将产物进行洗涤抽滤直至滤液呈无色。
5)干燥:
将上述步骤4得到的固体物质在60~80℃真空中烘干,得到复合物。
实施例2:
1)配制反应溶液:
将SBA-15用去离子水分散好后,加入硫酸、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进行搅拌,使其中SBA-15含量为在4.8mg/ml,苯胺和邻氨基酚单体摩尔比为25:1,硫酸浓度为2mol/L。
2)将过硫酸铵和硫酸配成水溶液,使过硫酸铵和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的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
3)表面聚合:
将过硫酸铵的硫酸溶液缓慢加入到充分搅拌后的反应溶液中,搅拌,反应5~7个小时。
4)洗涤:
用去离子水将产物进行洗涤抽滤直至滤液呈无色。
5)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