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二苯甲烷的固体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1708.4 | 申请日: | 200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宁;李春雷;姜瑞雨;王继红;叶启智;赵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0 | 分类号: | B01J27/10;C07C15/16;C07C2/8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甲烷 固体 酸性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在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直接制备二苯甲烷的方法已有较多研究,涉及到的催化剂也有许多种。传统的烷基化反应是用液体酸催化剂,如:H2SO4,HF;或用Lewis酸,如:AlCl3、ZnCl2等催化。由于使用H2SO4,HF等酸类催化剂后,酸废液的后处理工艺复杂,产生的废液会污染环境,催化剂再生困难;AlCl3、ZnCl2类酸催化剂一方面原料较昂贵,另外分离产物时催化剂被水解放热,产生大量的HCl气体。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和其它固体催化剂,如用蒙脱土为载体的固体酸催化剂,金属卤化物/硅胶型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环境友好催化性能,但由于没解决好催化剂再生问题以致使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二苯甲烷的固体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用于制备二苯甲烷的固体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选取含量为70%以上凹凸棒粘土为载体,用3~5%浓度的硫酸酸化凹凸棒粘土,将ZnCl2或AlCl3用浸渍法负载到凹凸棒粘土上,制备固体酸催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之入为:由于凹凸棒粘土的负载,避免了复杂的酸废液后处理工艺、废液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催化剂再生困难问题。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将70%凹凸棒粘土加浓度为5%硫酸溶液酸化处理,固液比1∶3,静置4小时,用蒸馏水洗涤至pH=6~7,沉降,抽滤得滤饼,将滤饼在105℃温度下烘干,把干饼磨成粉末过120目筛,放置马弗炉中于250℃下焙烧活化4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凹凸棒粘土,置于干燥器内备用。然后将活性组分无水ZnCl2,分别放进装有浓度为90%以上的无水甲醇溶液中,与酸化凹凸棒粘土配成20%溶液,在恒温磁力电动搅拌器上加热到100℃、搅拌至粘稠,自然干燥,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即得催化剂。
实施例2:
首先将80%凹凸棒粘土加浓度为3%硫酸溶液酸化处理,固液比1∶2,静置3小时,用蒸馏水洗涤至pH=6~7,进行沉降,抽滤的滤饼,将滤饼在105℃温度下烘干,把干饼磨成粉末过120目筛,放置马弗炉中于250℃下焙烧活化3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凹凸棒粘土,置于干燥器内备用。然后将活性组分无水ZnCl2,分别放进浓度为90%以上的无水甲醇溶液中,与酸化凹凸棒粘土配成18%溶液,在恒温磁力电动搅拌器上加热到100℃、搅拌至粘稠,自然干燥,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即得催化剂。
实施例3:
首先将70%凹凸棒粘土加浓度为5%硫酸溶液酸化处理,固液比1∶3,静置5小时,用蒸馏水洗涤至pH=6~7,进行沉降,抽滤的滤饼,将滤饼在105℃温度下烘干,把干饼磨成粉末过120目筛,放置马弗炉中于250℃下焙烧活化5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凹凸棒粘土,置于干燥器内备用。然后将活性组分95%以上AlCl3,分别放进浓度为90%以上的无水甲醇溶液中,与酸化凹凸棒粘土配成25%溶液,在恒温磁力电动搅拌器上加热到100℃、搅拌至粘稠,自然干燥,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即得催化剂。
实施例4:
首先将82%凹凸棒粘土加浓度为3%硫酸溶液酸化处理,固液比1∶2,静置3小时,用蒸馏水洗涤至pH=6~7,进行沉降,抽滤的滤饼,将滤饼在105℃温度下烘干,把干饼磨成粉末过120目筛,放置马弗炉中于250℃下焙烧活化3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凹凸棒粘土,置于干燥器内备用。然后将活性95%以上AlCl3,分别放进浓度为90%以上的无水甲醇溶液中,与酸化凹凸棒粘土配成18%溶液,恒温磁力电动搅拌器加热到100℃、搅拌至粘稠,自然干燥,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即得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1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