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3226.3 | 申请日: | 200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1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坂田勉;铃浦克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B60R16/02;H01R4/24;H01R4/6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器,尤其是涉及用于将配置于车辆的线束中设置的地线向车体接地的接地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车体接地如图5所示,将接地端子1压接在地线w的末端,另外在车体2的预定位置设置螺栓固定孔2a,在车体2的里面沿着螺栓固定孔2a固定有螺母3。使上述接地端子1的圆环形状的电接触部1a的圆孔1b与螺栓固定孔2a一致,使螺栓4穿过圆孔1b、螺栓固定孔2a并用螺母3拧紧固定,从而使接地端子1与车体2压接而接地。
使用了上述接地端子1的接地需要以下作业:在车体2上穿设螺栓固定孔2a的作业;剥开地线w的末端的绝缘被覆的作业;和在该地线w的末端的芯线露出部压接接地端子1的作业。此外,在与车体的接地中,需要用螺栓4和螺母3将接地端子1拧紧固定到车体2上的作业,除了配件个数多之外,还存在这些作业花费时间和工夫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台汽车中接地部位平均有10~30处,进而用于将其他设备与车体螺栓固定的部位也有多处,将这些合计起来,车体上的螺栓固定部位有时会达到接近1000处。因此,从作业高效化的角度也强烈希望削减螺栓固定作业。
针对该问题,本申请人在之前申请的JP特开2002-15789号(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不需要螺栓固定的接地构造。详细地说,如图6所示,在地线w的末端连接阳端子5,用高导电性树脂将接地器6一体成形,该接地器6包括用于插入上述阳端子5并接触卡合的盒体部6a和从该盒体部6a的外面突出设置的夹紧部6b,将上述阳端子5插入卡合到上述盒体部6a,并将上述夹紧部6b插入卡合到车体7的卡合孔7a,而将地线w接地。
若使用上述接地器6,则不仅不需要螺栓固定作业,而且不需要螺栓、螺母,可以减少配件个数。但是,依然需要剥开地线w的末端被覆的作业以及端子压接作业,并且需要在车体侧设置卡合孔,因此还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5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器,不需要螺栓固定作业,在车辆组装线中可以实现作业高效化,并且不需要电线的被覆剥开作业和端子压接作业,在线束组装线中也可以实现作业高效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器,用于将配置于车辆的线束中设置的地线接地到车体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该接地器用导电性树脂一体成形,
该接地器包括:一对相向片部;连接了该相向片部的一端的连接部;一对夹持片部,其从另一端的开口侧的上述各相向片部的前端向内部侧弯曲折回;具有挠性的变位部,其在比上述夹持片部靠向上述连接部侧的位置连接上述一对相向片部的内面之间,向上述开口侧突出为V形状;和突刺部,从上述变位部的中心突出部向上述连接部侧突出,
在上述突刺部和上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地线插入空间,
在上述地线插入空间插通地线,并且将上述接地器从上述开口侧安装到上述车体面板的端缘,使上述一对夹持片部与车体面板的表里两面接触地安装到车体面板上,通过该车体面板的插入力推压上述突出为V形状的变位部,使之变位成向上述连接部侧反转突出,通过从该变位部突出的上述突刺部穿通地线的绝缘被覆而与芯线接触。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地器,用于将从配置于车辆的线束中分支的地线接地到车体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该接地器用导电性树脂一体成形,
该接地器包括:一对相向片部;连接了该相向片部的一端的连接部;一对夹持片部,其从另一端的开口侧的上述各相向片部的前端向内部侧弯曲折回;具有挠性的变位部,其在比上述夹持片部靠向上述连接部侧的位置连接上述一对相向片部的内面之间,向上述开口侧突出为V形状;和压接刃部,从上述变位部的中心突出部向上述连接部侧突出,
在上述压接刃部和上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地线插入空间,
在上述地线插入空间插通地线,并且将上述接地器从上述开口侧安装到上述车体面板的端缘,使上述一对夹持片部与车体面板的表里两面接触地安装到车体面板上,通过该车体面板的插入力推压上述突出为V形状的变位部,使之变位成向上述连接部侧反转突出,通过从该变位部突出的上述压接刃部切断地线的绝缘被覆而与芯线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3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