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用轴承装置及车轴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6732.1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泽仁博;浅野祐一;黑田正幸;中川亮;山内清茂;梅木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5/063 | 分类号: | F16C35/063;B60B35/14;B60B35/18;F16C19/18;F16C33/62;F16D1/06;F16D3/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装置 车轴 模块 | ||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有:具有配置在对置的外环与内环之 间的多排滚动体的轴承;安装在车轮上的轮毂圈;等速万向接头,其中, 嵌插在轮毂圈的孔部中的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的轴部经由凹凸 嵌合结构与轮毂圈一体化,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外侧接头部件的轴部的外径面与轮毂圈的孔部的内径面中的任一 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部,将所述凸部沿着轴向压入另一者,由该压入而 在所述另一者上形成与凸部密接嵌合的凹部,构成凸部与凹部的嵌合接触 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所述凹凸嵌合结构,凹部通过由凸部进行的压出及由 凸部进行的切削中的任一方或两方来形成,所述凸部的至少压入开始端部 的硬度比作为压入所述凸部的部位的凹部形成部位的硬度高,且该硬度差 为20HRC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压入开始端部的硬度为50~65HR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部位的硬度为10~30HR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高频热处理对凸部进行热处理硬化。
5.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有:具有配置在对置的外环与内环之 间的多排滚动体的轴承;安装在车轮上的轮毂圈;等速万向接头,其中, 嵌插在轮毂圈的孔部中的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的轴部经由凹凸 嵌合结构与轮毂圈一体化,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外侧接头部件的轴部的外径面与轮毂圈的孔部的内径面中的任一 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部,将所述凸部沿着轴向压入另一者,由该压入而 在所述另一者上形成与凸部密接嵌合的凹部,构成凸部与凹部的嵌合接触 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所述凹凸嵌合结构,凹部通过由凸部进行的压出及由 凸部进行的切削中的任一方或两方来形成,并且设有防止异物向所述凹凸 嵌合结构侵入的防止异物侵入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接头部件具有内装内侧接头部件的口部和从该口部的底部 突出设置的所述轴部,且所述防止异物侵入机构由配置在轮毂圈的内置侧 的端部与所述口部的底部之间的密封部件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防止异物侵入机构由介装于所述凹凸嵌合结构的凸部与凹部的嵌合 接触部位之间的密封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接头部件的轴部的外置侧设有与轮毂圈的孔部的内径面 卡合的止脱用卡合部,在轮毂圈的孔部的内径面与卡合部之间介装有构成 所述防止异物侵入机构的密封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凸嵌合结构的外置侧及内置侧分别设置防止异物侵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7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