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抑制晶体管阵列中的阈值电压的布局灵敏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4245.2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1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V·莫罗兹;D·普拉玛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72 | 分类号: | H01L29/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郑 菊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抑制 晶体管 阵列 中的 阈值 电压 布局 灵敏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器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抑制晶体管阵列 中的布局灵敏度。
背景技术
很长时间以来已经知道诸如硅和锗之类的半导体材料表现出 压电效应(机械压力引入的电阻改变)。参见例如C.S.Smith, ″Piezoresistance effect in germanium and silicon″,Phys.Rev.,vol.94, pp.42-49(1954),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此处。另外已经观察到晶体管阵 列中的压力变化可以产生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其继而导致阵列中 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该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阐述在转让给本 受让人的标题为“Analysis of Stress Impact on Transistor Performance”的美国专利申请SN 11/291,294中。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已经示出,除了压力之外,阈值电压仍然 存在一些变化,提出了工作中的另外一些因素。遇到的变化远不是 微不足道的,通常有超过20mV的摆幅。现有技术没有指出这种问 题的任何可能原因,也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因此,仍需要本发 明者来发现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且设计解决方案,下面阐述所有 这些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抑制集成电路中的阈值电压的 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识别与布局中的晶体管关联的复合表面。 处理这样的复合表面以影响与这样的表面邻近的空隙原子的复合, 由此最小化阵列中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说明了根据本发明构建的单个晶体管的一个实施例。
图1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构建的晶体管阵列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阈值电压和漏电流作为沟道到STI界面的距离(对于隔 离的晶体管)或者沟道到下一个晶体管的距离(对于成套晶体管) 的函数的绘图。
图3描述为了修复栅格损坏在退火期间填隙离子的复合。
图4描述图3示出的复合过程,其具有添加的根据本发明的增 强区域和抑制区域。
图5示出了通过本发明获得的结果,其反映在每个晶体管处的 离子浓缩图样中,其中空隙复合率在沟道/栅极氧化物界面上为高而 在硅/STI界面上为低。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被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是为了说明 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 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下面描述的各种等价变形。
通过首先考虑图1a中示出的说明性的MOS晶体管10可以最 佳地理解本发明,图1a示出了平面图(上部)和沿线A-A的截面图 (底部)。其中,扩散区12包括在扩散区中形成的源区16和漏区 18,在这些区域之间具有被栅极14所覆盖的的间隙。在栅极下面的 区域是沟道20。隔离物22位于栅极的每一侧(在平面图中未示出)。 应该理解,与这些部件和作为整体的MOS器件有关的材料和制造技 术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并且因此不在此处进行任何详细描述。 预期阵列将被形成在局部耗散绝缘体上硅(PDSOI MOSFET)衬底 中,但是本发明申请中的教导还可应用于块配置中。注意,附图描 绘了块MOSFET器件。此外,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MOSFET沟道被 掺杂以调节决定该MOSFET何时导通和截止的阈值电压。在典型的 MOSFET器件中利用的沟道杂质包括诸如硼之类的核素。图1a中所 描绘的实施例已经被这样修改,一般应用中使用离子注入技术。所 得的扩散区的晶体栅格中的B原子浓度由浓度曲线表示,其描述了 内部的高浓度域和外部的最小浓度的图样。如通常已知的,掺杂浓 度从靠近沟道表面(通常向外进入沟道)的高浓度域23向选择的最 小浓度级24逐渐降低。浓度等级线23和24是沟道内的等掺杂浓度 线,从最大浓度区域的规则光滑曲线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到最小浓 度曲线24的不规则形状。尽管没有示出,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应该理 解从线23到线24浓度从最大下降到最小。下面讨论的晶体管阵列 利用了许多如此处阐述地那样构建的单个晶体管。为了下面讨论更 有针对性和清楚,此处省略了相关的细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