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物理接触可见光故障定位仪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2083.0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B·A·巴恩斯;B·S·比尔曼;S·E·塞姆勒;D·W·米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接触 可见光 故障 定位 耦合器 | ||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启用与可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及有关光连续性测试系统(CTS)相关联的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非物理接触可见光故障定位仪(VFL)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使光CTS能以较少的构件及减少的处理运行,没有陶瓷插芯与陶瓷插芯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端面磨损降级及其它问题。
背景技术
目前与可现场安装光纤连接器相关联的安装技术涉及使用光CTS验证光连续性,如(授予Barnes等的)美国专利6,816,661中详细所述,该专利通过引用全部组合于此。这样的技术使用可见光激光源、耦合到可见光激光源的一个或多个跳线、及耦合到一个或多个跳线的一个或多个耦合器以验证机械接合点中的光纤接触。这些耦合器通常为专用连接器类型(如单纤1.25mm和2.5mm或多纤陶瓷插芯等)。然而,市场上可买到通用耦合器,例如,其使2.5mm VFL适于1.25mm连接器。这些技术在极大程度上良好工作,但由于所包括的构件数量及需要定期替换磨损的跳线而有点麻烦。为使用现有光CTS完成连接器端接,将VFL附着到跳线,然后将跳线附着到耦合器,耦合器进而接受可现场安装光纤连接器。安装工具用于将现场和工厂光纤接受/对准/固紧在机械接合点中。为适当运行,现有的光CTS要求陶瓷插芯端面保持物理接触(PC)。这种陶瓷插芯端面PC要求需要耦合器将陶瓷插芯端面按坚固几何结构保持在一起,从而具有端面磨损降级问题。
具体地,Barnes等公开了确认一根或多根光纤的连续性的方法,其中光纤连接器基于连续性进行安装。一般地,光纤连接器通过启动 凸轮机构而安装在光场光纤上以将光场光纤相对于光纤头紧固在适当位置。如果随后的测试表明光场光纤和光纤头的连续性不可接受,则凸轮机构可被退动,光场光纤可被重新定位及凸轮机构可被重新启动,而不必去除和替换光纤连接器。为了确定在光场光纤和相应光纤头之间是否已建立连续性,还公开了将光引入每一对光场光纤和光纤头中的至少一个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一旦与每对光场光纤和光纤头相关联的辉光相当地耗散(该耗散表明可接受连续性的建立),仅相对于相应光纤头固定每一光场光纤的位置。
因此,目前仍有未解决的对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的需要,该耦合器能以较少的构件及减少的处理运行,没有陶瓷插芯与陶瓷插芯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端面磨损降级及其它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以较少的构件运行并减少处理的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没有陶瓷插芯与陶瓷插芯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端面磨损降级及其它问题。具体地,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包括对准插套定位器,该定位器包括连接器档块,使得当可现场安装光纤连接器与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的对准插套定位器接合时,非物理接触VFL耦合器和可现场安装光纤连接器的陶瓷插芯的端面相互不物理接触。可以预见1.25mm和2.5mm方案及其它方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用于无相关陶瓷插芯物理接触地将光源耦合到待测试光纤连接器的非物理接触可见光故障定位仪耦合器,包括:具有内表面的对准插套定位器,对准插套定位器具有穿过其的孔、光源侧及光纤连接器侧,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光纤连接器侧包括连接器档块;及部分位于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孔的光源侧内的第一陶瓷插芯;其中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光纤连接器侧构造成有选择地接合和保持包括第二陶瓷插芯的光纤连接器,第二陶瓷插芯部分位于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孔的光纤连接器侧内;及其中对准插套定位器的连接器档块构造成防止部分位于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孔的光纤连接器侧内的 第二陶瓷插芯的端面与部分位于对准插套定位器的孔的光源侧内的第一陶瓷插芯的端面物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光缆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康宁光缆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2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