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导电膜用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1949.6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彰;服部武司;重里有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5/453 | 分类号: | C04B35/453;C23C14/08;C23C14/24;H01B5/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导电 用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材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成膜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膜用材料。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被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显示器的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窗玻璃的红外线反射膜、防静电膜等。作为透明导电膜,已知有ZnO-SnO2系膜,日本特开平9-35535号公报公开了Sn/Zn为0.6~0.75、并含有Al、Ga、In等第3族元素作为添加物(掺杂元素)的膜。
近年来,为了提高显示器的性能,要求光学特性(可见光透射率)及电性能(电阻率)良好的透明导电膜、以及用于其成膜的透明导电膜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面的<1>~<6>。
<1>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材料,其包含复合金属氧化物,该复合金属氧化物中含有选自Zn、Sn、O、及作为掺杂元素的元素周期表第5族~第10族元素中的至少1种元素。
<2>根据<1>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掺杂元素为选自Ta、Nb及V中的至少1种元素。
<3>根据<1>或<2>所述的材料,其中,Sn与掺杂元素的摩尔比为99.99∶0.01~80∶20。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其形态为烧结体。
<5>一种制造透明导电膜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用<4>所述的材料作为靶的成膜工序。
<6>一种包含<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的透明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膜用材料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材料包含复合金属氧化物。
复合金属氧化物中含有Zn、Sn及O,通常,其主要成分为含有Zn、Sn及O的ZnO-SnO2系氧化物。
复合金属氧化物还含有掺杂元素。掺杂元素是基于IUPAC无机化学命名法修订版(1989)的元素周期表中第5族~第10族的元素,包括V、Nb、Ta等第5族元素,Cr、Mo、W等第6族元素,Mn、Tc、Re等第7族元素,Fe、Ru、Os等第8族元素,Co、Rh、Ir等第9族元素,Ni、Pd、Pt等第10族元素,优选第5族元素。上述元素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Sn与掺杂元素的摩尔比优选为99.99∶0.01~80∶20,更优选为99.95∶0.05~99∶1。当透明导电膜中掺杂元素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透明导电膜的电阻率会变得更低。当复合金属氧化物中含有2种以上掺杂元素时,掺杂元素量为它们的总量。
另外,Zn与(Sn+掺杂元素)的摩尔比通常为1∶1~2∶1。
透明导电膜用材料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例如:
(a-1)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含掺杂元素化合物及任意添加剂并混合,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方法;
(a-2)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溶剂、含掺杂元素化合物及任意添加剂并混合、干燥,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烧成的方法。
形态为烧结体的透明导电膜用材料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例如:
(b-1)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含掺杂元素化合物、任意添加剂并混合,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成型、烧结、并根据需要进行尺寸调节的方法;
(b-2)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含掺杂元素化合物、溶剂、任意添加剂并混合、干燥,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成型、烧结的方法;
(b-3)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含掺杂元素化合物并混合、烧成,然后对得到的烧成物及任意添加剂进行粉碎、成型、烧结的方法;
(b-4)以规定比例称量含锌化合物、含锡化合物、含掺杂元素化合物、溶剂并混合、干燥、烧成,然后对得到的烧成物及任意添加剂进行粉碎、成型、烧结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烧成品、成型体、烧结体进行尺寸调节。尺寸调节可通过例如切割、磨削来进行,考虑到加工容易性等方面,优选在获得烧结体后对成型体进行尺寸调节。
以下,针对原料及各工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1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