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3356.1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37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国;蒲晓东;赵兴华;刘勇;毛庆;朱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光多晶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21 | 分类号: | C01B33/02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辉轮;熊晓果 |
地址: | 614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多晶硅的氢化炉。
背景技术
多晶硅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每生产1kg多晶硅会产生~15kg的SiCl4,其处理的办法一般有冷氢化、生产硅酸乙酯、气相白碳黑、外卖处理,这几种方法春在生产成本高、反应危险性大、工艺复杂不稳定、环保无法处理的难题,这对于多晶硅工厂节能降耗,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大瓶颈。原有的传统俄罗斯SiCl4热氢化炉的结构是由炉筒、整板式底盘和上封头构成,炉筒上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腔、冷却水进口。原传统俄罗斯氢化炉在底盘结构、电极组件的设计缺陷呆滞长期低热复合运行,耗时、耗能、耗工,且保温罩用金属制作在高温下会产生腐蚀其金属离子污染工艺介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化炉,该氢化炉包括炉筒1、带冷却腔的底盘2、电极组件3、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保温罩5、设备支撑架6构成,水冷视镜7,水冷高温出气口8和混合气进口9,其中炉筒1与底盘2之间用法兰连接,炉筒1内部有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和保温罩5,加热器4位于保温罩5内部,加热器4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极组件3上,电极组件3通过底盘上的电极座安装在底盘2上,底盘2和电极组件3是绝缘的;保温罩5直接放置在底盘2上,水冷高温出气口8焊接在底盘2上,在炉筒1的顶部有混合气进口9。整个炉体安装在支撑架6上。
炉筒1作为热氢化反应室,电极组件3作为导电体,给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供电,其中U型加热器可以补偿其热变形,保温罩5用于保温加热器4的热场。
其中加热器4沿圆周向、射线向布置,使得整个热氢化反应温度梯度变化不太大,热场分布均匀。
作为进一步改进,水冷视镜7由透明石英镜片制成,用于观测反应室的反应情况。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电极组件3外表面安装有弹性补偿装置16,用于高温下对绝缘套进行轴向压紧力补偿,确保高温下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热氢化炉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极安装示意图。
图3是氢化炉的内部的底盘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SiCl4热氢化炉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炉筒1、带冷却腔的底盘2、电极组件3、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保温罩5、设备支撑架6构成,水冷视镜7,水冷高温出气口8和混合气进口9
炉筒1作为热氢化反应室,电极组件3作为导电体,给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供电,加热器4位于保温罩5内部,其中U型加热器可以补偿其热变形,保温罩5用于保温加热器4的热场。作为进一步改进,水冷视镜7由透明石英镜片制成,用于观测反应室的反应情况。
炉筒1与底盘2之间用法兰连接,炉筒1内部有碳碳复合材料U型加热器4和保温罩5,加热器4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极组件3上,电极组件3通过底盘上的电极座安装在底盘2上,底盘2和电极组件3是绝缘的;保温罩5直接放置在底盘2上,水冷高温出气口8焊接在底盘2上,在炉筒1的顶部有混合气进口9。整个炉体安装在支撑架6上。
混合气通过进气口9并经由保温罩5上气孔进入保温罩内的反应室,在U型加热器4形成的热场内进行热氢化反应,尔后通过水冷高温出气口8进入后工序。
如图2所示,其中带冷却腔的底盘2包括上板11、下板12和中间法兰环13,上板11、下板12和中间法兰环13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底盘刚性和强度,上板11、下板12中间形成水腔14(作为冷却腔),通过14的冷却解决了电极座内密封件的冷却问题;其中15为绝缘件,位于底盘2和电极组件3之间,用于把底盘2和电极组件3绝缘开。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电极组件3外表面安装有弹性补偿装置16,用于高温下对绝缘套进行轴向压紧力补偿,确保高温下的密封性。
在水冷视镜7处可以通过目测或仪器对内部反应情况进行监测。
图3为氢化炉的内部的底盘俯视图,其中加热器4沿圆周向、射线向布置,使得整个热氢化反应温度梯度变化不太大,热场分布均匀。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光多晶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光多晶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展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臭氧负离子发生器MCU检测及监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