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500.9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7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轨道 交通信号 系统 列车 位置 动态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CBTC)信号系统内的智能自动列车监控系统系统(ITS)提供一种有效的列车跟踪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跟踪是城市轨道交通ITS系统的一个基础核心功能,ITS对列车的监控功能,包括列车位置显示,到站发车的控制,以及时刻表自动调整,自动进路办理等等自动化功能,都依赖于对列车准确的识别和位置跟踪。
在传统固定闭塞或准移动闭塞的信号系统中,ITS对列车位置的检测只能通过一些被动检测设备来实现,如轨道电路或者计轴。并且检测精度不高,只能判断列车在某个轨道电路或计轴区段内,但无法获知列车在区段内的精确位置,影响ITS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精度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轨道划分逻辑小区段模块、原始位置数据与逻辑位置数据坐标映射及转换模块、列车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跟踪与列车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模块、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处理器模块,所述的轨道划分逻辑小区段模块、原始位置数据与逻辑位置数据坐标映射及转换模块、列车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跟踪与列车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模块、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
所述的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包括:接近站台判断子模块、到站停车判断子模块或离开站台判断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为根据联锁系统报告的后备列车检测信息(计轴或轨道电路区段的占用/出清状态)进行跟踪处理,并在重新获得精确位置报告后,自动切换回CBTC跟踪处理,更好的实现了对列车的自动化调度、调整和管理,从而减轻调度员和值班员的工作强度,优化线路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列车位置的动态跟踪装置,该装置包括轨道划分逻辑小区段模块1、原始位置数据与逻辑位置数据坐标映射及转换模块2、列车CBTC跟踪与列车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模块3、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4、处理器模块5,所述的轨道划分逻辑小区段模块1、原始位置数据与逻辑位置数据坐标映射及转换模块2、列车CBTC跟踪与列车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模块3、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4分别与处理器模块5连接。所述的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4中站台状态包括:接近站台、到站停车或离开站台。
本实用新型应用如下:首先经轨道划分逻辑小区段模块1划分逻辑小区段:逻辑小区段长度定义方法,下限根据位置跟踪显示精度要求定义,上限根据列车车长定义,由道岔逻辑区段定义将道岔定义为三个逻辑小区段分支;然后由原始位置数据与逻辑位置数据坐标映射及转换模块2将列车原始位置数据(ATP区段号+ATP区段内偏移坐标)换算为列车覆盖占用1个或多个轨道逻辑小区段和道岔逻辑分支小区段;接着由列车CBTC跟踪与列车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模块3实行CBTC跟踪和后备检测设备跟踪自动切换:定义后备检测大区段包含逻辑小区段的关系,并据此在失去CBTC位置报告时,根据后备检测区段占用状态变化移动列车占用的逻辑小区段,实现跟踪;同时由基于位置跟踪的站台状态判断模块4根据列车占用逻辑小区段的变化判断列车接近站台,到站停车和离开站台,上述过程由处理器模块5统一调配。
由此为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提供列车位置的精确显示,并对列车的运动方向,前后车次序,到站发车情况进行判断,实现后续自动控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