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363.6 | 申请日: | 200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6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1 | 分类号: | A47J37/0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3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高度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盘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上烤盘和下烤盘的烤盘通常只具有两个状态,一是将上烤盘从下烤盘完全打开,处于打开状态,一是将上烤盘与下烤盘完全闭合,处于闭合状态,对于煎烤较薄的食物影响不大,但是当煎烤较厚的食物时,由于上烤盘与下烤盘间的高度无法调节,煎烤效果不佳。
中国专利号200520004999.3提出了一种“改进结构的烤肉机”,其包括一第一烤盘,第一烤盘上方结合有具有把手的第二烤盘,第一烤盘临靠后端两侧设有枢接部,枢接部内形成有椭圆槽穴与限位面,在椭圆槽穴边延伸形成水平挡止肋,第二烤盘前端设有对应第一烤盘枢接部的缺口,第二烤盘两侧边开具有通孔,把手的支撑部组设其间,沿把手两侧前端向内形成有定位柱、定位肋、弧形肋。该专利根据食材的厚薄与数量的多少,使第二烤盘呈盖合、垂直、水平状态,但是仅仅具有盖合、垂直、水平三个状态,而不能根据食物的厚度调节上下烤盘间的距离,达不到良好的煎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下烤盘间距无法调节的缺点,提供一种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一第一抬杆、一偏心齿轮及一齿轮支点,该第一抬杆的一端铰接于烤盘下壳体一侧的后端部,另一端固定于烤盘的上壳体上,该偏心齿轮可旋转地固定于该第一抬杆上,并在该偏心齿轮的正下方位置、烤盘的下壳体上固定设有该齿轮支点。
所述偏心齿轮的外周形成阶梯状波浪形的齿。
所述齿轮支点凸出于烤盘下壳体的水平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第二抬杆,该第二抬杆和该第一抬杆对称设置,该第一抬杆和该第二抬杆通过一连杆相互连接,该连杆铰接于从烤盘下壳体的后端部凸起形成的至少两支撑凸起上,该第一抬杆、该第二抬杆随该连杆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该偏心齿轮上还连接有一旋钮,该旋钮随该偏心齿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该偏心齿轮位于该第一抬杆的内侧,该偏心齿轮通过其上设有的一连接扣穿过该第一抬杆与该旋钮相固定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调节偏心齿轮来控制上下烤盘间的距离,可实现烤盘几段高度的调节,以煎烤不同厚度的食材,可达到较好的煎烤效果;
2、通过第一抬杆、第二抬杆和连杆的配合作用,在上下烤盘间具有一定高度时,可使上烤盘处于稳定状态,增强强度,也使得烤盘整体对称,较为美观;
3、通过在偏心齿轮上设有旋钮以方便操作者使用,设计十分人性化;
总之,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设计巧妙,方便消费者煎烤不同厚度的食材,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烤盘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烤盘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上下烤盘相互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烤盘抬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应用的烤盘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内分别嵌合上烤盘及下烤盘。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烤盘的旋转式高度调整机构,包括一第一抬杆10、一第二抬杆20,该第一抬杆10和该第二抬杆20的一端11、21,藉由一铰接于从烤盘下壳体200的后端部凸起形成的两支撑凸起41、42上的连杆30相互连接,该第一抬杆10和该第二抬杆20随该连杆30同步转动,该第一抬杆10和该第二抬杆20的另一端12、22分别固定于烤盘上壳体100的两侧壁,该第一抬杆10和该第二抬杆20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化机活络模联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硫化机的锁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