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回路泵支承冷却系统的截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32822.5 | 申请日: | 200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8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冯预恒;杨红义;尤吉堃;孙刚;鲍扬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21C15/00 | 分类号: | G21C15/00;F16L5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支承 冷却系统 截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的截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回路泵支承冷却系统的截流装置。
背景技术
钠冷快堆中一回路主循环泵位于钠池中,而外热池在正常工况下具有较高的温度(约为515℃),同时,高速运行的一回路主循环泵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必须的在其外部壳体进行冷却,以保证主泵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运行。现有技术中的截流装置存在如下缺点:缺少支承作用。一回路泵为一回路子系统提供流量,且其出口处压力极大,同时,一回路泵在运行时,必然存在高频率振动,这将导致与泵出口处相连的焊接点容易断裂,并引发整个与之相连的设备发生振动,更严重的是,使系统安全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周向360°均匀分配流量的并能够减少设备振动的一回路泵支承冷却系统的截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回路泵支承冷却系统的截流装置,主要由支撑板、内隔板、上升与下降通道间的隔板、外隔板组成,支撑板的进口端焊接在主管道的出口上,出口端与内隔板焊接连接,上升与下降通道间隔板的上部开有通流孔,关键在于,支撑板的内通道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进、出口端的直径,且支撑板与水平成123°~129°的角度,支撑板为3~8个。
为了进一步避免一回路金属钠池中心的放射性对泵体的辐射,进一步提高对该装置流量的精确控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所述的主管道与内隔板不同心且偏离钠池中心。所述支撑板为5个与水平成126°的内通道的进口端直径小于出口端直径。所述的隔板上部开有通流孔为上下两排孔,上排为30个20×100mm的长方形孔,下排为30个直径为18mm的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采用带有直径不等的内通道的支撑板与水平成123°~129°设置并与主管道出口、内隔板焊接连接,其减震效果明显,避免了设备的振动;主管道与内隔板不同心并偏离钠池,进一步避免了放射性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装置的俯视图
图2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一回路泵支承冷却系统的截流装置,该装置位于钠池中心附近,主要由支撑板1、内隔板2、上升与下降通道间的隔板3、外隔板4组成,支撑板2的进口端焊接在主管道5的出口上,出口端与内隔板2焊接连接,上升与下降通道间隔板3的上部开有通流孔,支撑板1的内通道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进、出口端的直径,且支撑板1与水平成123°~129°的角度,支撑板为3~8个。为了更好实现截流、提高截流效率,本实用新型优选将支撑板1设置成5个与水平成126°的角度的支撑板1,且支撑板1的内通道设计成不同的直径,且进口端直径小于出口端直径,本实施例采用的其中进口端直径为25mm,中间部分直径为20mm,出口端直径为30mm。在上升与下降通道间在隔板3上部的通流孔为上下两排孔,上排为30个20×100mm的长方形孔,下排为30个直径为18mm的圆孔。由于该装置位于钠池中心附近,而钠池中心的放射性极大,防止钠池中心的辐射换热对泵体的影响,主管道5与内隔板1不同心且偏离钠池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截流效率,在上升通道的下部进口端加工30个台阶形进口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主管道5上开有的与该截流装置对应的5个出口,液态金属钠进入支撑板1,同时使液态金属钠的流动方向改变126°,由于支撑板1的内管道直径的变化使得流道面积再次缩小,并在支撑板1内达到完全稳定后,支撑板1的出口端面积再次放大,这时,流动方向再次改变成水平方向,通过5个支撑板1与30个台阶形的进口6使液态金属钠均匀的进入上升通道内,液态金属继续上升当达到上升与下降通道间的隔板3上部的通流孔时,液态金属钠经过此通流孔流入下降通道,经过下降通道进一步流入钠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引导或人工获取信息的短信平台
- 下一篇:一种病床呼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