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程控两级联动风洞移测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494.0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9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利;魏庆鼎;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控 两级 联动 风洞 移测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程控两级联动风洞移测架装置,属于实验空气动力学边界层风洞实验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飞行器或其它物体在与空气或其它气体作相对运动时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的规律以及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等。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风洞原理是使用动力设备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管道内驱动一股速度可控的稳定气流,使其流过安置在实验段的模型,测量作用在模型上的空气动力,观测模型表面及周围的流动现象等。
边界层风洞是用于进行流动边界层研究的风洞,具有长试验段以便形成一定厚度的湍流边界层的特征。这类风洞除用于边界层流动的基础研究外,多用于模拟大气边界层的风洞模拟试验,可以进行建筑物、结构物的风荷载与风振试验,近地风特性试验,环境流体力学试验等;因此,按照其主要的研究任务,边界层风洞也称作环境风洞、建筑风洞等。
风洞移测架是一种在风洞中进行移动测量的试验系统。现有的边界层风洞中使用的移测架通常具有三个移动测量的自由度,即沿风洞试验段轴线方向的轴向、垂直于地面的垂向和水平面上与风洞轴线垂直的侧向,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两条平行于风洞轴线的导轨上的电机驱动的架车可以实现轴向移动;横在架车上的电机-丝杠-滑块-光杠机构可以使滑块沿两条光杠实现侧向移动;与此相似,连在垂向滑块上的垂直方向的电机-丝杠-滑块-光杠系统可以实现垂向移动。这里可以看到,侧向和垂向移动机构,都是由电机、丝杠、滑块和光杠四个基本部件组成(见图2),我们称其为一个一级移测部件,其操作机理是: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滑块沿光杠移动,这样,安装在滑块上的测量元件就可以实现沿光杠轴线方向的移动测量。测量的最大距离是滑块在光杠上的最大移动距离,其被称为移测部件行程或量程。现有的边界层风洞移测架,如图1所示,由纵向移动架车和侧向与垂向各一个一级移测部件构成,这种边界层风洞移测架存在的缺点是:其侧向和垂向移动测量距离都达不到风洞的宽度和高度。具体是指,在边界层风洞里,垂向测量范围往往是从风洞试验段底面到70%以上高度,为了能够满足这样的高度测量要求,就需要使移测部件的行程不低于70%风洞试验段高度,这时移测部件的实际高度近似等于风洞试验段的高度。另一方面,考虑到风洞试验段底板上还有建筑物模型、地形模型等,常常需要在模型上方进行移动测量,所以,移测部件的高度又不能太高。因此,通常的边界层风洞移测架一般不能连续测量超过二分之一试验段高度,这给风洞试验带来许多不便,例如,当计划测量的高度超过垂向移测部件的行程时,就需要停风调节安装探头的辅助支杆等,这不仅费工费时影响试验效率,还会因为移动辅助支杆和探头增加了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程控两级联动风洞移测架装置,其具有独特的两级联动垂向移动测量机构,使其所带探头能够连续在垂向测量区移动,既可以从风洞底面附近连续测量到风洞顶面附近,使测量行程增大;同时又可以使该移测机构在风洞中的建筑物或地形模型的上方和周围进行测量(也即跨越测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程控两级联动风洞移测架装置,一级风洞移测架由纵向移动架车、两条平行于风洞轴线的纵向导轨5,一个侧向一级移动部件和第一垂向一级移测部件构成,其中,所述侧向一级移动部件和所述第一垂向一级移动部件均由电机1、丝杠2、光杠3和滑块4四个基本部件构成,所述滑块4包含侧向滑块41和垂向滑块42,所述驾车的两侧各有两个移动架轮6,所述垂向移测部件的垂向滑块42上安装有探头架7;其中,所述架车通过移测架轮6安装在所述导轨5上,由电机1驱动实现轴向移动;所述侧向一级移测部件横在所述架车上,通过侧向滑块41沿两条光杠3实现侧向移动;所述第一垂向一级移测部件通过电机1的驱动轴垂直连接在侧向滑块41上,垂向滑块42在电机1的驱动下实现垂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