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麻醉面罩防漏气胃管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6421.2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仲;刘保江;王维;刘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麻醉 面罩 漏气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面罩使用时的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麻醉面罩防漏气胃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手术前已插入胃管而需全麻的病人,在注入肌松药后行气管插管前,用麻醉面罩行正压人工辅助呼吸时,如图2所示意,麻醉面罩压在病人口鼻上,胃管从其下方穿过。用麻醉面罩1行正压人工辅助呼吸时,由于胃管2的存在,使得麻醉面罩1不能很好的与病人口、面部吻合,从而造成麻醉面罩1漏气,不能使病人得到充分的氧供。
由于胃管的存在,胃管嵌在麻醉面罩和脸部之间,胃管两侧留有较大的缝隙使得麻醉面罩不能很好的与口、面部吻合,从而造成麻醉面罩漏气,不能使病人得到充分的氧供。
现有的一些专利技术,在面罩上开穿胃管的孔,虽然可以解决胃管和面罩之间的密封的问题,但是在面罩和胃管分离时就需要将胃管和负压吸引球分开,再将胃管从孔中抽出,这样复杂的操作容易造成胃内容物泄露,造成污染,另外,移动面罩时也可能将胃管拽出。或者在面罩底面侧边增加通过胃管的缺口,这种设计改变了面罩的结构,虽然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但是在不使用胃管的情况下,面罩留有的缺口就成为漏气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面罩和胃管同时使用时存在的漏气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麻醉面罩防漏气胃管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麻醉面罩防漏气胃管固定器,包括竖向截面呈三角形的弹性密封体,密封体的顶棱为曲面,密封体的两侧面和底面夹角为锐角,密封体的中部开有穿胃管的孔道,密封体的孔道下方为裂缝。
如图3所示意,使用时先将胃管通过裂缝卡到密封体的孔道内,然后将面罩的底环边压在密封体上,面罩的底环边和密封体的上表面紧密接合而使内外相对密封。在正常的气压下可保证面罩内的气体不至泄露。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已插入胃管而需全麻的病人,将本实用新型卡住胃管,然后再将麻醉面罩压于密封体上。这样一来麻醉面罩与口、面部很好的吻合,防止麻醉面罩漏气。与现有的一些专利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不拆除胃管上的负压吸引器而直接将胃管和面罩分开,安装和拆卸非常快速容易,而且气密性也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麻醉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麻醉面罩和胃管直接配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3为麻醉面罩和胃管通过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中:1-麻醉面罩、2-胃管、3-密封体、4-孔道、5-裂缝、6-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意,一种麻醉面罩防漏气胃管固定器,包括竖向截面呈三角形的弹性的密封体3,密封体3的顶棱为曲面,密封体3的两侧面和底面夹角为锐角,密封体的中部开有穿胃管2的孔道4,密封体的孔道4下方为裂缝5。
密封体3为乳胶制成的密封体,因为乳胶本身拥有优异的弹性及支撑性,利用其特性能达到分散压力之功效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与病人口、面部吻合,从而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
在密封体3下底面还设有粘胶层,其目的是将密封体固定于患者的脸部,防止其随意移动。
在孔道4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弹性的环套6。环套可以根据胃管的直径自动调节大小以保持密封体和胃管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清洗细格栅渣水力筛的装置
- 下一篇:驱动轮自动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