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4885.6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9/00;H05K1/03;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3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当中,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的封装方式是将发光二极管的芯片直接焊接于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上,但PCB可焊性差,而且PCB只能使用镀金层来提高可焊性,但这样做又会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芯片的温度迅速上升,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以及可靠性随芯片温度的上升而直线下降,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阻、将芯片产生的热量有效散发,使发光二极管工作在较低温度,是目前制造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现有技术的做法是采用与PCB紧贴的散热板实现散热,其具体做法是将散热板与PCB粘结在一起,但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与又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采用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透镜,这样发光二极管安装无法通过波峰焊焊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PCB板可焊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透光材料、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电连接的线路板、以及散热板,所述线路板包括与所述散热板紧贴的绝缘底层、以及贴附于所述绝缘底层上的金属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设有增强可焊性的金属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与散热板紧贴的绝缘底层,再在绝缘底层上贴附金属导电层,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PCB,金属导电层设有可增强可焊性的金属镀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CB可焊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散热板与绝缘底层结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图2中的绝缘底层上压入金属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绝缘底层和金属导电层与绝缘表层结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覆盖发光二极管芯片1的透光材料2、与发光二极管芯片1电连接的线路板3、以及散热板4。线路板3包括与散热板4紧贴的绝缘底层31、以及贴附于绝缘底层31上的金属导电层32,金属导电层32设有增强可焊性的金属镀层。这样,采用与散热板4紧贴的绝缘底层31,再在绝缘底层31上贴附金属导电层32,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PCB,金属导电层32设有增强可焊性的金属镀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CB可焊性差的问题,以下分别对上述各组成部分作详细说明。
散热板4由散热效果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铝等,散热板4具有数量与发光二极管芯片1对应并突伸出线路板3的凸柱41,发光二极管芯片1分别通过银胶等被固定在凸柱41上并通过金线11与线路板3电连接,这样,发光二极管芯片1工作时所产生热量的一部分就可经由凸柱41并通过散热板4导出,另一部分热量可经由线路板3通过散热板4与线路板3紧贴的部分导出。散热板4的外缘周均布4个“U”形定位槽42以方便用户安装,当然定位槽42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节能照明装置
- 下一篇:按输入管线压力自动优化进气顺序的气体加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