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阵列式LED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3684.4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7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彦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29/00;H01L23/28;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虹;孙皓 |
地址: | 52371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led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结构,特别是一种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红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其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价格逐渐下降。红外LED具有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小,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光色纯,产品本身及其制作过程均无污染,抗冲击,耐振动,性能稳定,重量轻,体积小的一系列优点,而目前最新的阵列式红外芯片相对普通的红外LED具有亮度高、体积小、光线均、角度广、寿命长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国防、民用安防夜视监控领域。普通红外LED由于沿用了传统的指示灯型LED制造工艺和封装结构,其封装热阻高,不能满足充分散热的要求,由于LED产生的热量不能被散走,随着LED晶体温度的升高,LED的发光强度会相应减少,LED光衰加速,从而影响LED的寿命。而阵列式红外芯片采用高集成工艺,将多颗LED晶体集成,这样封装提升LED总功率,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LED散热问题,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铝基散热板或者铜基散热板作为LED散热板,由于铝基板或者铜基板在结构上面有一层环氧树脂类绝缘层,该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很低,一般导热系数在0.8W/M.K~3W/M.K,这就无形当中增加了热阻,降低了铝基板或者铜基板的导热能力。同时由于监控应用的特殊性,多数时间白天红外LED关闭,夜间启动,在红外LED由关闭到启动这十几秒之内,LED芯片的温度由室温迅速上升到一百多度,或者由启动到关闭这十几秒之内,LED芯片的温度由一百多度迅速下降到室温,现有技术内的阵列式红外芯片采用金属铝基板或铜基板作为其热沉,由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与晶体硅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LED关闭或者启动时,导致晶体与金属基板或者引线与金属基板之间出现分裂或者裂痕,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式LED封装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阵列式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基板上顺序设置的线路板和芯片,连接芯片的引脚,所述基板与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连接层为导热系数大于30W/M.K的焊料。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层为金锡焊料。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上开有孔,引脚设置在孔内,在孔内与引脚之间设有绝缘层,引脚的上端连接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为玻璃绝缘子;所述线路板为陶瓷线路覆铜板。
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与所述芯片通过导热系数大于20W/M.K的固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固晶材料采用导电银胶。
本实用新型的芯片上设有封装层。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层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上镀有反光膜镀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中部为凸型或凹型结构,所述基板采用紫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基板与线路板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连接层为导热系数大于30W/M.K的焊料,其产品封装热阻小,导热能力更强,利用热膨胀系数与硅晶体接近的陶瓷线路板作为热沉,防止晶体与金属基板或者引线与金属基板之间出现分裂或者裂痕,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将陶瓷与铜整体作为支架,增加了产品的机械装配优点,在铜表面镀反光膜,提升了LED晶体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阵列式LED封装结构,具有基板1,基板1为导热金属紫铜基板,整个基板1平面为平板状,也可制成中部凹型或凸型,以利用光效,并易于成品装配。基板1上开有两个孔11,所述孔11内设有贯穿于孔11的引脚7,在两个孔11内与引脚7之间分别设有绝缘层6,绝缘层6为玻璃绝缘子,所述引脚7的上端连接线路板3,线路板3为陶瓷线路覆铜板,陶瓷线路板的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接近LED晶体,所述线路板3与基板1之间通过连接层2连接固定,连接层2为导热系数大于30W/M.K的焊料,如:金锡Sn20Au80,其导热系数为58W/M.K,这样减小整个封装结构的封装热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彦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彦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3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阶梯PCB板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氧化锌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