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702.0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显中;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E05F1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后尾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门的驱动机构,具体指中、低档轿车等车辆上的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中低档轿车上的后尾门大多还是采用手动开关的操作方式,虽然也能达到启闭后尾门的目的,但取放物品时,仍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或力气较小的女性,这种脏及人体且费力的缺陷会更加明显。
国外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披露了后尾门的电动驱动机构,该电动驱动机构主要是采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通过齿轮变速,经离合器控制手动、自动的切换和执行机构来驱动后尾门运动,最终达到后尾门打开或关闭的目的。显然,采用电动方式后,可较好地克服了手动方式的缺陷,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汽车档次。
上述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中,执行机构有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也有采用连杆式结构。由于这些执行机构的外形尺寸较大,结构复杂,从而造成整个机构体积大,安装不便的缺陷。在实际改装中,安装上述驱动机构,需对车身钣金做较大的修改,从而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性好的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包括由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机、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与驱动源相联动的离合器转轴和车门支架,其中车门支架的上端铰接于后尾门,车门支架的下端枢接于车身内壁而形成枢支点,所述离合器又包含有固定在上述离合器转轴上的静片和松动地套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动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动片相固连的输出单元和一端与输出单元相球铰连接的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则球铰于所述的车门支架,以使上述枢支点、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中心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带弧形限位孔的盖板,所述的输出单元和连杆分别位于盖板的内、外侧,固定于所述输出单元上的连接柱穿过上述限位孔后与所述的连杆相球铰连接。这样使连杆的运动更加平稳、可靠。
所述的减速器由位于上述电机内的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安装在离合器转轴上的第四齿轮组成,其中第一齿轮与蜗轮同轴并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同轴安装,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借助于蜗轮蜗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锁功能,以方便地保持后尾门在全开位置。
较好地,在车身内壁上铰接有一扭杆弹簧或气弹簧,扭杆弹簧或气弹簧另一端与支撑杆一端相铰接,该支撑杆的另一端则又与车门支架相铰接,且支撑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铰接点邻近于车门支架的下端。这样利用扭杆弹簧或气弹簧,来平衡后尾门的自重所产生的开关扭矩,使后尾门的启闭更加灵活。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输出单元和连杆,而在车门支架的枢支点、连杆与车门支架之间的球铰点、输出单元与连杆之间的球铰点、和离合器转轴中心形成了一四连杆机构,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灵活、可靠地开闭后尾门,又可以使整个机构简单化而降低了体积和制造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连杆的长度和形状来符合车身钣金的结构,这样无需修改车身钣金,就可方便地避免相互间的干涉,使得安装和调试更加轻松,有利于车辆改装,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后备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打开后尾门状态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关闭后尾门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该汽车后尾门1通过两侧的车门支架2连接在后备厢3上;驱动机构安装在轿车后备厢的右内侧面上(也可以安装在左内侧面上),它包括安装在壳体6上的电机7、减速器和离合器以及上述车门支架2,其中,车门支架2上端与后尾门1相铰接,下端枢接于车身4内壁而形成枢支点2A。同时为了克服后尾门1的自重所产生的开关门扭矩,在后备厢中还安装有扭杆弹簧5(或常规的气弹簧),该扭杆弹簧5端铰接在车身上,另一端与支撑杆10相铰接,支撑杆10的另一端又与车门支架2相铰接,且该铰接点邻近于车门支架的下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缺陷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