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器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9027.4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9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树公;徐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铭龙天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57 | 分类号: | B23Q3/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正清 |
地址: | 100086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机器 上用三 主轴 实现 刀具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器自动换刀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数控机器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换刀装置是使用支持自动换刀的机器(ATC)来实现多把刀具的自动切换。自动换刀机器(ATC)是利用自动换刀主轴,采用更换刀具的办法达到更换刀具的目的。这种换刀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成本高、换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换刀效率高的数控机器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数控机床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背板上设置有三个主轴,在中间主轴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小主轴,所述主轴分别通过直线导轨与背板连接,所述背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汽缸。
所述小主轴通过小背板与直线导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数控机床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的装置,在背板上设置有三个主轴,在中间主轴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小主轴,所述主轴分别通过直线导轨与背板连接,所述背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汽缸。仅仅使用三个主轴,2个变频器,就能实现3把刀具的自动切换,而成本仅仅是ATC的1/3左右。而且换刀效率高,是ATC自动换刀效率的5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主轴切换时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数控机床上用三主轴实现三把刀具自动换刀的装置,在背板4上设置有三个主轴,主轴5安装在中间,在主轴5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小主轴1,主轴5通过直线导轨3与背4板连接,两个小主轴1分别通过小背板2与直线导轨3连接,背板4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汽缸6。
将三个主轴安装在同一背板上,中间的主轴定义为T1轴,左边小主轴定义为T2轴,右侧小主轴定义为T3。整体可以由Z轴电机带动进行上下移动。左右小主轴在默认状态(当前主轴为T1)时,处于T1轴上方,在切换到T2或T3轴时,通过控制各自的气缸,把T2或T3轴推向方,进入工作状态。
电控部分装在控制机柜里,与主控部分是通过继电器板相连接,由主控板发出指令,通知继电器板上相应的触点接通或断开。通过控制继电器触点动作,就可以控制相应的电磁阀,从而控制用于推动左右小主轴的左右气缸,在所有触点断开后,当前主轴恢复为T1轴。这样就完成了三个主轴间的切换,实现了简易的自动换刀功能。
图3中,本发明产品利用专用软件进行数控编程,将生成的路径文件通过专用控制输出平台,通过通讯线传送至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在接收到数据后,根据所生成的路径文件,驱动XYZ三个方向的电机运动,同时根据需要对三个主轴进行切换。图2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利用三种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可以在不停顿的情况下,实现一次加工完成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自动切换,连续加工,提高工作效率。
图4中,切换T2主轴时,控制KA10断开,KA11吸合,接触器KM-R吸合,从变频器接通右小主轴,同时辅助触点KM-R吸合,KA1的常开触点吸合,从变频器接受控制。控制KA13断开,KA12吸合。给控制右气缸的电磁阀供电,控制右气缸将右边小主轴推下,当前主轴为T2主轴。
切换T3主轴时,控制KA11断开,KA10吸合,接触器KM-L吸合,从变频器接通右小主轴,同时辅助触点KM-L吸合,KA1的常开触点吸合,从变频器接受控制,控制KA12断开,KA13吸合。给控制左气缸的电磁阀供电,控制左气缸将左边小主轴推下,当前主轴为T3主轴。
既不切换T2主轴,也不切换T3主轴时,受控触点KA10,KA11,KA12,KA13都处在断开状态,当前为T1主轴。(具体工作步骤,参见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铭龙天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铭龙天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