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机器人推拉车行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7596.5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1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洪兴 |
主分类号: | B62D57/028 | 分类号: | B62D57/0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翟***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机器人 拉车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游乐用品,特别是智能机器人推拉车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机器人一般都采用数台电机驱动,即每个关节一个电机,结构复杂,成本很高,有的采用单电机驱动,但脚抬不起来,容易蹭地,因此这种机器人将脚底制作成半圆形,不仅减小了脚与地面的摩擦面,而且也不美观。另外这种机器人没有缓冲装置,落地瞬间全部重量落在一只脚上,并重重的砸在地面上,由于机器人与拉车是刚性连接,人坐在车上很不舒服。另外这种儿童游乐用品一般没有智能装置,趣味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趣味性强的智能机器人推拉车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智能机器人推拉车行走装置的躯干上部联接头,直流减速电机装在机器人两个大腿之间的电机支架上,两个曲轴对称位差180度安装在直流减速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上,两个大腿的上端分别安装在电机支架两侧的大腿轴上,大腿连杆和小腿连杆的上端均安装在两侧的曲轴上,大腿连杆的下端安装在大腿的中下部,小腿连杆的下端安装在小腿的上部,大腿的下端与小腿的上端连接,形成膝关节;脚与小腿的下端连接,形成踝关节;压簧的下端连接脚,上端固定在小腿上,直流减速电机及探测器连接控制电路。
上述控制电路的连接是:电路图中的LR1是结构连接图中的前探测器,LR2是后探测器。集成电路U1、集成电路U2组成倒车双稳态电路,前探测器LR1与集成电路U1的1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1接地,后探测器LR2与集成电路U2的6脚相连并通过R2接地,集成电路U2的4脚通过限流电阻R3与晶体管T1的基极相连,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相连,晶体管T1的发射极接地,开机复位电容C接在集成电路U2的6脚与+12V之间,直流减速电机M1接在继电器J1-1、继电器J1-2中间触点2脚上,继电器J1-2常闭触点1脚接在开关K1的2脚上,继电器J1-1常闭触点1脚接地,开关K1的脚接+12V。
其工作原理是:机器人和车体上分别装有探测器,机器人拉车时,前探测器装在胸前,后探测器装在车体的后面,推车时前探测器装在车体的后面,后探测器装在机器人的后背,头部与躯干由弹簧连接。当前后无障碍物时,打开电源开关K1,由于电容C的开机复位作用,使集成电路U2的4脚输出低电平,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J1不吸合,继电器J1-1、继电器J1-2的常闭触点为正向接法,直流减速电机M1正转,机器人前进。前探测器3探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探测器LR1输出高电平,使集成电路U2的4脚输出变为高电平,晶体管T1导通,继电器继电器J1吸合,继电器J1-1、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闭合组成反向接法,直流减速电机M1反转,使机器人由前进变为后退。后探测器14探测到有障碍物时,探测器LR2输出高电平,使集成电路U2的4脚输出低电平,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继电器J1释放,直流减速电机M1又开始正转,机器人由后退变为前进。
所述曲轴对称旋转180度安装在电机两面的输出轴上,曲轴转动时,通过大腿连杆、小腿连杆,带动大腿、小腿前后摆动,因曲轴为对称旋转180度安装,所以左右两条腿交替迈步运动。为使脚落地平稳,设置了脚的踝关节轴,和压簧,压簧的下端连接脚,上端固定在小腿上。行走时,脚离开地面后,通过踝关节轴,和压簧的作用,使脚尖抬起,落地时脚后跟首先着地,由机器人自身的重量压缩压簧,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由于踝关节轴的作用,使脚底平面在整个行走着地过程中与地面平行,大大增加了脚底平面与地面的摩擦力,抬脚时,由于压簧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增加了电机的扭力,起到了节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智能机器人拉车行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智能机器人推车行走结构示意图。
图3是智能机器人曲轴联接示意图。
图4是智能机器人推拉车控制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洪兴,未经孙洪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7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童车
- 下一篇:用于转向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差动助力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