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790.5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方华;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G08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操作 公交车 开门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可控发声电路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公交车的司机主要是通过车内的后视反光镜来观察车内的乘客是否具有下车的意向,若有这种意向,司机会及时通过开门按钮打开车门。但是,当车内比较拥挤的时候汽车后门处的情况就很难被看清,这样就不利于司机进行开门的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公交车安装了具有监视器和摄像头的观察系统,即将一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后门附近,该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通过连接线传输到位于驾驶座旁边的监视器上,司机可通过观察监视器来确定是否开启/关闭车门。这种技术相对于通过后视反光镜来说,确保了司机的视野不受阻碍。但是,由于摄像头一般均是安装在车门附近,因此其观察的视野范围也会受到一定局限,特别是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外的乘客具有下车意向时,司机就很难知道这个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有的公交车上又出现了一种乘客自启的下车提示告警装置。这种装置由一按压式的操作按钮和通过连接线与该按钮连接的发声器件构成;该操作按钮一般都是嵌设在靠近车门处的栏杆内。使用时,乘客通过按压按钮就可以使发声器件发出提示音,司机就可以知道还有乘客具有下车的意向。但是,这种装置还具有如下缺点:
1、按压式的操作按钮常常容易被误操作,特别是一些乘客在抓扶栏杆的时候容易误触。
2、由于操作按钮位于靠近车门的栏杆上,当在车厢内的其他乘客突然具有下车意向的时候,就很难及时使用这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按压式提示按钮容易被误操作,以致于产生误告警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由此造成的误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它包括报警触发件与报警触发件通过导线连接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该报警触发件包括一嵌入式壳体,壳体内设有一对位置对应的无线发射/接收器件;一操作杆穿设在壳体内,其上端裸露在壳体外,下端则与壳体内底端的转轴连接件连接,该操作杆将无线发射/接收器件分隔在两侧,并在操作杆上贯设有一透射孔;该转轴连接件与壳体之间通过一复位弹簧连接。
所述的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报警触发件嵌设在扶手栏杆中。
所述的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报警触发件嵌设在车座椅椅背上。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的按压式按钮相比,不容易由于误触就报警,避免了误操作所造成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报警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报警触发件;
11—壳体;
121—无线发射器件;
122—无线接收器件;
13—操作杆;
131—透射孔;
14—转轴连接件;
15—复位弹簧;
2—导线;
3—发声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避免误操作的公交车开门提醒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报警触发件1与报警触发件1通过导线2连接的发声器件3。该报警触发件1包括一嵌入式壳体11,壳体11内设有一对位置对应的无线发射/接收器件121、122;一操作杆13穿设在壳体11内,其上端裸露在壳体11外,下端则与壳体11内底端的转轴连接件14连接,该操作杆13将无线发射/接收器件121、122分隔在两侧,并在操作杆13上贯设有一透射孔131;该转轴连接件14与壳体11之间通过一复位弹簧15连接。
使用时,操作者需要将操作杆13在壳体11内旋转一定角度,以使得无线发射/接收器件121、122的信号穿过透射孔131得以相互接受,这样就能启动报警。报警后,通过复位弹簧15使操作杆13复位。这种结构,与原有的按压式按钮相比,不容易由于误触就报警,避免了误操作所造成的麻烦。
该报警触发件1可以嵌设在扶手栏杆中,也可以嵌设在车座椅椅背上,或者在上述位置都设置。特别是设置在车座椅椅背上的结构,可使车厢内的乘客也能及时使用报警。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馈信道质量指数的方法
- 下一篇:金属制程工艺中凹陷现象的测试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