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890.0 | 申请日: | 200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2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和;刘中华;丁伟林;何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8 | 分类号: | H01B11/18;H01P3/0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地址: | 2142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射频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能较大幅度降低铜内导体用量,具有低成本的射频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例如基站馈线、连接用跳线和室内移动信号覆盖布线用射频同轴电缆,如申请人申请的CN2521719、CN2529357、CN2758949及CN2517080漏泄同轴电缆,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自内向外依次为铜管内导体4,发泡绝缘层3,铜管外导体2(光滑、皱纹、带漏泄孔、编织),外护套1组成。内导体铜管,一是传输信号,二是作为发泡绝缘支撑,因此要求有一定厚度,以7/8″同轴电缆为例,内导体铜管厚度为0.57mm。然而,随着铜资源紧缺,铜价格飞涨,铜价格由原来45元/公斤涨为65元/公斤,造成电缆成本大幅度提升,经济性急剧下降,以1公里7/8″同轴电缆为例,内导体消耗铜材134公斤(壁厚0.57mm),内导体成本8710元,增加成本2680元。人们为降低内导体铜用量,也提出过改进方案,如:
中国专利CN2824250公开的高频及超高频通讯用射频同轴电缆,其内导体提出采用多股芯线绞捻结构,每股芯线分为三层,最里层为钢质芯线,中间为铜包层,外层为镀银层。此内导体不仅因用银而导致成本较高,尤其是大规格同轴电缆,而且内导体制作复杂。中国专利CN87213335和CN2427893公开的同轴电缆,提出内导体采用铜包钢线或铜包铝线。虽然能节约一些铜材,但这样会使得电缆重量增加较多,弯曲性能下降,侧向抗压性能差,特别是大规格电缆,不仅工程施工不方便,而且也增大了运输和包装成本,如果过度弯曲,又会影响电缆的性能指标,使传输衰减和电压驻波比增大。因此只能用于线径较小、传输功率较小的的射频同轴电缆,仍无法代替规格较大,传输功率较大的射频同轴电缆,所以此方案在大规格射频同轴电缆上不被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持原电性能前提下,能够较大幅度降低电缆内导体铜管消耗,较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减薄内导体铜管壁厚,以此达到降低内导体铜用量,二为确保降低厚度后内导体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在内导体管内增设支撑体,通过支撑补足因壁厚减薄造成的支撑强度降低,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包括铜管内导体,发泡绝缘层,金属外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内导体壁厚为0.1-0.25mm,铜管内导体内有填充支撑体。使同轴电缆变为内支撑体——薄铜管内导体——发泡绝缘——金属外导体——外护套结构。
实用新型所述金属外导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铜质外导体或铝质外导体,外导体形式,可以是皱纹管外导体,编织外导体,光滑直管外导体,这些均为现有技术。
发泡绝缘层及制备也属于现有技术,为技术人员所晓,例如采用69%高密度聚乙烯、30%低密度聚乙烯及1%成核剂(如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碳酰胺),经CO2或N2物理发泡,密闭气孔发泡度82.5-84%。
铜管内导体填充支撑体,主要作用是为减薄后铜管提供强度支撑,例如可以是能够承受绝缘发泡温度的非金属填充,也可以是带中心件内芯的发泡支撑体。本发明尤其采用后者,发泡体中心内芯作用,主要是为形成发泡体支撑工艺所需,并无特别要求,例如可以采用金属丝(如铁丝、铜丝、铝丝等)。这样电缆成为中心件——发泡支撑体——薄铜管内导体——发泡绝缘——金属外导体——外护套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