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水冷汽缸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6955.6 | 申请日: | 200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洪涛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水冷 汽缸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水冷汽缸体,属于摩托车汽缸体结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摩托车所用水冷汽缸体,其结构是采用铸铁汽缸套1和铸铝汽缸外壳2,通过铸铝汽缸外壳2中间的铸铝内壁3与铸铁汽缸套1充分复合组成铁铝双金属汽缸体,这种双金属体缸体的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由于结构局限性,水腔太小,散热效果不好。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且效率高,散热效果显著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特殊之处在于,改现有的双金属结构为单金属整体式结构,汽缸套5和汽缸外壳6为一体结构,均采用铸铁浇铸而成,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之间为环形水腔7;
所述汽缸套5直接构成汽缸外壳6中间的内壁3,即作为环形水腔7的外壁;
为了满足汽缸套5的上沿9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所述汽缸套5的上沿9的宽度大于汽缸套5的壁厚;
为了使汽缸套5的上沿9跟其他部件的配合与原有双金属结构汽缸体一致,所述汽缸套5的上沿9的宽度为汽缸套5的壁厚与原有双金属结构汽缸体汽缸外壳中间的内壁3宽度之和;
所述汽缸套5壁厚设置为3mm-8mm;
为了增强整个汽缸套的强度和刚性,所述环形水腔7的上方、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的连接支点8;
上述连接支点8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2-8个。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改变现有双金属结构为单金属整体式结构,汽缸套和汽缸外壳为一体结构,整体全部由铸铁浇铸而成,将原有与汽缸套复合的汽缸外壳内壁省略,将省略的原汽缸外壳内壁占有的空间作为水腔的一部分,原有水腔的容积相应变大,散热效果显著改善;并且只需要浇铸工艺即可,加工工艺简化,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使用寿命长且生产效率提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摩托车水冷汽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摩托车水冷汽缸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水冷汽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水冷汽缸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在图中,1、汽缸套,2、汽缸外壳,3、内壁,4、环形水腔,5、汽缸套,6、汽缸外壳,7、环形水腔,8、连接支点,9、上沿。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参考图1-4,改现有的双金属结构为整体式结构,汽缸套5和汽缸外壳6为一体结构,均采用铸铁浇铸而成,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之间设有环形水腔7,汽缸套壁厚设置为3mm,为了满足汽缸套5的上沿9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所述汽缸套5的上沿9的宽度大于汽缸套5的壁厚,为汽缸套5的壁厚与原有双金属结构汽缸体汽缸外壳中间的内壁3宽度之和,汽缸套5直接构成汽缸外壳6中间的内壁3,即作为环形水腔7的外壁,环形水腔7的周围均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的连接支点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改现有的双金属结构为整体式结构,汽缸套5和汽缸外壳6为一体结构,均采用铸铁浇铸而成,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之间设有环形水腔7,汽缸套壁厚设置为8mm,汽缸套5直接构成汽缸外壳6中间的内壁3,即作为环形水腔7的外壁,环形水腔7的周围均设有均匀分布的5个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的连接支点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改现有的双金属结构为整体式结构,汽缸套5和汽缸外壳6为一体结构,均采用铸铁浇铸而成,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之间设有环形水腔7,汽缸套壁厚设置为5mm,汽缸套5直接构成汽缸外壳6中间的内壁3,即作为环形水腔7的外壁,环形水腔7的周围均设有均匀分布的2个汽缸套5与汽缸外壳6的连接支点8。
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摩托车水冷汽缸体,均适用于排量100cm3及以上的各种中国制造水冷四冲程摩托车。与现在国内生产的铁铝双金属汽缸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节约材料:汽缸体整体采用浇铸而成,汽缸套与外壳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适量减薄,不用铝,从而节省了有色金属铝,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洪涛,未经徐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监控装置
- 下一篇:双层保温仿幕墙装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