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制品紧固件连接的装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3584.X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钱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4 | 分类号: | B62D65/1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0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钢制品 紧固 连接 装配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玻璃钢制品的装配技术,尤其是涉及汽车外饰件之间及与车身之间的装配结构,属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玻璃钢制品的装配形式,经常会采用螺栓连接,但都是将螺母(或螺钉)放置在模具中与玻璃钢制品本体一体成型,表现为螺母(或螺钉)在玻璃钢本体中预埋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生产效率、工艺成型、结构合理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埋螺母(或螺钉)的凸台高度过高,凸台底部存料过多,在该位置产品的外表面会出现明显的缩痕;
2、如果预埋螺母(或螺钉)需要放置在上模,则存在受重力影响容易掉落的问题。如果在合模前螺母(或螺钉)掉落,合模时会严重损毁模具;
3、如果螺母的规格不同,放置位置错误会造成模具受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模内成型时,模具上的配件与螺母(或螺钉)之间的间隙会导致原料流至螺母(或螺钉)的螺纹处,导致预埋螺母的螺纹不清洁,并且难以清理,如果清理方式不当甚至会破坏螺纹表面的镀层或螺纹本身,从而影响到后续的装配;
5、如果半成品报废,预埋螺母(或螺钉)难以从本体上分离出来,增加了生产成本;
6、产品寿命终止后,由于预埋螺母(或螺钉)和玻璃钢本体难以分离,会增加废料回收的难度。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原有装配形式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外部的平整光顺度,降低产品正常损耗下的成本,为后期的装配带来便利的玻璃钢制品紧固件连接的新型装配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璃钢制品紧固件连接的装配结构,包括玻璃钢制品本体和被装配的螺母或螺钉,在所述璃钢制品本体上有装配关系的部位设置有凸台,凸台内设置有内孔,被装配的螺母内外都设置有螺纹,外螺纹用来与凸台的内孔装配,内螺纹则与其它部件装配;或:被装配的螺钉有两段外螺纹,一段用来与凸台实现装配,另一段用来与其它部件实现装配;用来固定该螺母或螺钉的凸台在模具内成型,出模后用专用工具将螺母(或螺钉)旋至凸台的内孔内。
与现有的预埋螺母的装配形式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保证了产品壁厚的一致性,避免了产品外表面缩痕的出现;
2、螺母(或螺钉)的数量越多,后装配方式的优势愈加明显,相对预埋方式来讲,它增加了模具和压机的利用率,即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3、消除了产品成型过程中模具受损的隐患;
4、如果是预埋螺母(或螺钉)的装配形式,模具需要制造相应的滑块用来定位螺母(或螺钉),而本发明则只需要用顶针来成型装配螺母(或螺钉)的深孔即可,所以本发明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5、如果半成品报废,后装配的螺母(或螺钉)可以被拆卸下来重新使用,节约了成本;
6、产品寿命终止后废料回收时,后置螺母(或螺钉)和玻璃钢本体易于分离。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玻璃钢制品紧固件连接的装配结构的汽车保险杠的背面结构图。
图2为图1的I放大图(用来装配螺母的凸台细部结构图)。
图3为图1的II放大图(用来装配螺钉的凸台细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被采用的螺母的细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被采用的螺钉的细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装配了螺母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中装配了螺钉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
玻璃钢制品本体1
被装配的螺母2
被装配的螺母螺钉3
凸台4
外螺纹2.1
内螺纹2.2
外螺纹3.1、3.2
内孔4.1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发明涉及的玻璃钢制品紧固件连接的装配结构,包括玻璃钢制品本体1和被装配的螺母2或螺钉3,在所述璃钢制品本体1上有装配关系的部位设置有凸台4,凸台4内设置有内孔4.1,被装配的螺母2内外都设置有螺纹,外螺纹2.1用来与凸台4的内孔4.1装配,内螺纹2.2则与其它部件装配,如图4和6;或:被装配的螺钉3有两段外螺纹,一段3.1用来与凸台4实现装配,另一段3.2用来与其它部件实现装配,如图5和7;用来固定该螺母或螺钉的凸台在模具内成型,出模后用专用工具将螺母(或螺钉)旋至凸台的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压缩机组
- 下一篇:一种管材生产线上的挤出冷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