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信道估计与补偿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6807.3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9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B7/06;H04L2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码分多址 系统 实现 信道 估计 补偿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信道估计与补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整理导频符号和符号级数据,将并行状态下的数据符号转换成串 行状态下的I路、Q路两路流水数据符号;
B、将所述I路、Q路两路流水数据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共轭相乘,累 加输出I路、Q路串行导频符号,在加窗处理时进行累加数据屏蔽处理,并 选择输出补偿因子;
C、通过时分复用一个乘法器,组织所述补偿因子与被补偿的数据符 号进行信道补偿共轭相乘,输出I路、Q路两路补偿后的数据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将I路、Q路数据符号按照原码或补码排列形成串行I路、Q路 两路数据符号;
A2、将硬件复位后的状态机置位空闲状态,在多条多径数据符号状 态之间的转换使用所述空闲状态过渡;
A3、通过所述状态机,将非固定数目和非固定边界的多径数据转换 成多径串行的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发射分集模式,所 述步骤B中的共轭相乘数据符号操作具体包括:
B1、由偶符号对指示单元根据符号计数和时隙计数确定每个符号对 的奇偶性,输出偶符号对指示信号;
B2、按照符号对的奇偶性和发射分集模式数据组织单元共轭相乘的 表达式安排串行I路、Q路两路数据符号,并进行一次加法运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之后的加 窗处理操作具体包括:
B3、加窗处理前生成RAM读写使能控制信号,在符号或符号对的 间隔启动缓存加窗处理时的数据符号的读写使能,读写累加时被估计的符 号或符号对;
B4、按照与重复周期和窗口宽度的对应关系屏蔽相应地址的数据符 号,实现发射分集模式与非发射分集模式下符号或符号对的累加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信道补偿共轭相乘前生成补偿因子使能信号,在发射分集模式 的偶时隙对补偿因子进行平均处理操作;
C2、所述补偿因子使能信号在缓存数据符号时实现数据符号与补偿 因子的同步处理操作;
C3、由同步的补偿因子在流水结构生成单元安排数据符号的流水结 构,实现补偿因子与数据符号的时分复用处理操作。
6.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信道估计与补偿的装置,包括多径数 据并串转换状态机单元、信道估计共轭相乘单元、信道估计加窗处理单元 和信道补偿共轭相乘单元;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单元位于所述信 道补偿共轭相乘单元的前端,所述信道估计共轭相乘单元和所述信道估计 加窗处理单元位于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单元和所述信道补偿共轭 相乘单元之间,所述信道补偿共轭相乘单元位于所述信道估计加窗处理单 元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单元用于将并行状态下的导频符号和 符号级数据整理并转换成串行状态下的I路、Q路两路流水数据符号;
所述信道估计共轭相乘单元用于共轭相乘所述I路、Q路两路流水数 据符号,输出加窗处理前的I路、Q路串行导频符号;
所述信道估计加窗处理单元用于在加窗处理时进行累加数据屏蔽处 理,在完成连续符号或符号对的累加后得到补偿因子;
所述信道补偿共轭相乘单元用于时分复用所述补偿因子与被补偿的 数据符号实现信道补偿,输出I路、Q路两路补偿后的数据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 状态机单元具体包括IQ数据组织单元和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其中:
所述IQ数据组织单元位于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的前端,用 于根据信道估计共轭相乘表达式,将I路、Q路数据符号按照原码或补码排 列形成转换前的串行I路、Q路两路数据符号;
所述多径数据并串转换状态机用于通过在各状态间的转换安排空闲 状态过渡,实现多条多径数据符号的并串流水状态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8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刺参优质苗种的高强度选择培育方法
- 下一篇:机顶盒及其远程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