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6601.0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赖玉龙;郜晗;庞晓军;覃金明;冯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9/00;G01M17/007;G01N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车尾 空气 弹簧 试验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方 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尾门空气弹簧耐久性试验主要是靠人工在实车上进行开门 和关门试验,由于疲劳试验一般为几万次重复动作,一方面会增加试验人 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这个试验必须等到样车开发出来后才能进行,影 响开发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高效的模 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拟实车尾门 空气弹簧试验系统,其包括框架,气缸,气缸铰链座,摆杆以及仿门摆杆, 所述的气缸通过气缸铰链座设置在框架上,所述的气缸与摆杆连接并推动 摆杆运动,所述的仿门摆杆与摆杆之间的角度可调以模拟尾门的运动。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其进一步包括摆杆铰链,仿门 摆杆铰链,安装横梁,配重箱,缓冲器,连接块,气缸接头铰链,滚轮, 拉绳,上连接点以及下连接点。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气缸铰链座、仿门摆杆 铰链、摆杆铰链通过螺栓安装在带槽的框架。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安装横梁连接在带槽的 仿门摆杆上,可沿仿门摆杆移动。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上连接点通过螺栓安装在带槽 的横梁上,下连接点连接在带槽的连接块上,连接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框架 的槽内。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摆杆上安装有滚轮用来 推动仿门摆杆,摆杆与仿门摆杆通过拉绳连接。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仿门摆杆上设有配重箱,可 沿仿门摆杆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 簧试验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摆杆与仿门摆杆,使得该摆杆与仿门 摆杆的摆动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可调以模拟尾门动作;所述的仿门摆杆 在气缸的驱动下上下摆动,对空气弹簧进行实验监测。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气缸伸出推动摆杆向上升起, 摆杆推动仿门摆杆向上运动,当仿门摆杆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缸完全伸 出,仿门摆杆靠空气弹簧的推动自行打开。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气缸回收,摆杆向下摆动,摆 杆与仿门摆杆之间的拉绳收紧,拉动仿门摆杆向下摆动,在摆动到一定角 度后,气缸停止,在仿门摆杆与配重箱自身重力以及空气弹簧力的作用下 自由落下,在缓冲器缓冲力作用下停止摆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通过设计 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台,实现在样车设计过程中即可根据设计的安 装点和尾门重量,来模拟汽车尾门实际工况,达到尾门空气弹簧模拟实车 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的框架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的摆杆端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的螺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模拟实车尾门空气弹簧试验系统包括框架10, 气缸11,气缸铰链座12,摆杆铰链13,摆杆14,仿门摆杆15,仿门摆杆 铰链16,安装横梁17,配重箱18,缓冲器19,连接块20,气缸接头铰链 21,滚轮22,拉绳23,上连接点24以及下连接点25。
所述的气缸铰链座12、仿门摆杆铰链16、摆杆铰链13通过螺栓安装 在带槽的框架10上,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沿槽前后移动。
摆杆14也是带槽的型材,气缸11头铰链通过螺栓与摆杆14连接并可 沿摆杆14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用来调整摆杆14与仿门摆杆15的摆 动角度达到实车开关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状态感知系统
- 下一篇:地铁隧道断面的测量与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