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5235.7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义雄;许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10;H01R4/02;H01R4/06;H01R4/2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源插座的导电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人生活品质日渐提高,每个家庭拥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而这些电子产品通常都需要通过一电源线连接至市电电源插座获取电力后,该电子产品才能运作。
但是家庭中的市电电源插座的数量有限,因此消费者普遍通过一多孔式电源插座(multi-socket outlet)来连接电子产品的电源线,再将多孔式电源插座的电源线连接到该市电电源插座上。
而随着多孔式电源插座的使用量及需求量增加,越来越多制造商投入生产及贩卖多孔式电源插座,使得多孔式电源插座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如何降低多孔式电源插座的生产成本,成为制造商在此市场获利及击败其他竞争者的一个重要关键。
已知的多孔式电源插座,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441872(公告日期:2001年06月16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490087(公告日期:2002年06月01日)所揭露的多孔式电源插座,其主要包括一插座壳体及多个设置于该插座壳体内的导电片结构,其中该导电片结构分别具有多个接触部及一连接部。
这些接触部及连接部通常是通过冲压成型(progressive die)制造而成,其制造流程为:将一块金属板材放置于冲压机中,然后该冲压机先将部分金属板材切除而形成连接部及未弯折的夹持部,之后再进一步地将该夹持部弯折。
然而,该导电片结构的制造方式常具有下列缺陷:
1、这些夹持部彼此间必须具有一间距,而这些间距需于冲压成型时从金属板材上切除才能形成,因此这些间距会使得金属板材被切除大量的废料,造成导电片结构成本增加。
2、这些夹持部的间距为了符合不同的产品设计规格而需作调整,因此常需要开发具有不同夹持部间距的专用冲压模具,并无法以一通用的模具来制作出不同夹持部间距的导电片结构,造成冲压模具的成本提升。
上述的缺陷都直接地或间接地造成该导电片结构的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影响电源插座的利润及其市场竞争力。
由此,本发明人为了改善上述缺陷,因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片结构,其连接片与接触单元可分别在制造后再组装于一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片结构,其安装于一电源插座中,该导电片结构包括:一连接片;以及多个接触单元,其间隔地组合于该连接片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导电片结构的接触单元与连接片为分别地制作,之后再将接触单元组合于连接片上,因此接触单元间的间距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而轻易地调整,且只需单一套冲压模具即可制作出不同接触单元间距的导电片结构。
2、这些接触单元间的间距并不是由移除材料而形成,因此可以减少已知一体成型的导电片结构于冲压过程中产生过多的废料的问题。
3、这些接触单元与该连接片为分别地制造,因此接触单元及连接片能分别用不同材质或是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材来制造。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导电片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导电片结构
10 连接片
11 第一开孔
12 卡槽
13 凸部
20 接触单元
21 结合部
22 夹持部
23 第二开孔
30 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其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片结构1,其包括:一连接片10以及多个接触单元20。
该导电片结构1可安装于一电源插座(没有示出)内,该连接片10用以与该电源插座的电源线电性连接,而每个接触单元20则分别对应于该电源插座的插座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5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刷座的改良
- 下一篇:一种板间连接器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