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机械中有选择地移动导纱器的提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1369.3 | 申请日: | 200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T·洛纳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托尼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27/32 | 分类号: | D04B27/32;D04B27/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培训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机械 选择 移动 导纱器 提花 装置 | ||
1.一种提花装置(1),用于在针织机中有选择地移动导纱器(2), 包括:
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该支撑元件(3)装备有用于多个导纱器 (2)的多个壳座(4),所述支撑元件(3)为用于线性经编机的提花类 型的导纱杆,并且相对于编针(6)的至少一个针床(5)移动,用于 有选择地为所述针床(5)的编针(6)喂给纱线(7);
多个导纱器(2),每一个导纱器(2)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座(2a), 在所述安装座处,所述导纱器被固定安装到所述支撑元件(3)上;并 具有至少一个纱线引导部分(2b),该纱线引导部分有选择地至少在第 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并适于引导所述纱线(7);
至少一个驱动元件(12),该驱动元件能够操作地作用于至少一个 所述导纱器(2)上,用于将所述导纱器(2)的纱线引导部分(2b)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至少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电动气动驱动装置(15),该电动气动驱动装置(15)能 够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驱动元件(12),用于移动所述驱动元件(12)并 因此将所述导纱器(2)的所述纱线引导部分(2b)在所述第一工作位 置和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气 动驱动装置(15)包括至少一个气动装置(16),所述气动装置(16) 具有连接到所述驱动元件(12)的移动元件(17),所述移动元件(17) 能够被有选择地在靠前位置和靠后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动气动驱动 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气动阀(23),该电动气动阀能够操作地 连接到所述气动装置(16),用于有选择地移动所述移动元件(17)而 为所述气动装置(16)提供压缩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 置(16)包括有壳体(18),所述壳体包含至少一个滑动座(19),该 滑动座以活动的方式收容所述移动元件(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 在所述滑动座(19)上设置至少一个主开口(20),所述主开口适于使 所述移动元件(17)通过并且所述移动元件(17)连接到所述驱动元 件(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 在所述滑动座(19)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开口(21)并设有至少 一个第二通气开口(22),所述第一通气开口(21)适于实现将压缩空 气(P)引入所述滑动座(19)的第一部分(19a)中,以便将所述移 动元件(17)推到所述靠前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通气开口(22)适于 实现将压缩空气(Pa)引入所述滑动座(19)的第二部分(19b)中, 以便将所述移动元件(17)推到所述靠后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元 件(17)在所述滑动座(19)的所述第二部分(19b)上设置有至少一 个推动部分(17a),以便使压缩空气(Pa)从所述第二通气开口(22) 进入从而将移动元件(17)推到所述靠后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 设置有多个滑动座(19)用于收容多个移动元件(17)。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提花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提花 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主气动供给系统(28a),该主气动供给系统适于至 少为所述电动气动阀(23)提供输入的压缩空气,所述电动气动阀(23) 设置有至少一个阀体(24),该阀体用于通过能够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主 气动供给系统(28a)的空气入口(25)、能够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 通气开口(21)上所述气动装置(16)的空气出口(16)以及一排气 口(27)与外界进行空气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托尼股份公司,未经桑托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3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