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6288.4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出冈良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G11B20/10;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海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现 设备 方法 | ||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涉及2007年10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259680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包括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多个通道的信号的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解码LDPC码来进行再现的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下文称作LDPC码)正引起大量注意。已经清楚,类似于turbo码等,LDPC码当其代码长度增大时可呈现接近Shannon极限的性能。而且,LDPC码具有最小距离与代码长度成比例的这样一种特征,因而块差错概率特性是有利的。另外,几乎不出现所谓的误码本底现象(被观察为turbo码等的解码特性)。这些是LDPC码的优点。
LDPC码的最大特性是,定义LDPC码的奇偶校验矩阵是稀疏矩阵。这里,稀疏矩阵是指具有显著小数量的元素“1”的矩阵。基于校验矩阵H产生生成矩阵G、并把二进制信息消息乘以生成矩阵G而执行以LDPC码的编码,由此产生编码字。明确地说,以LDPC码编码的编码设备首先计算生成矩阵G,其与校验矩阵H的转置矩阵HT的关系为建立表达式GHT=0。
同时,作为解码LDPC码的一种方法,提出和-积算法。在和-积算法中,关于后验概率的计算被分离成“变量节点处理”和“校验节点处理”,并且它们被重复进行,由此确定具有高估计精度的比特串。后验概率是指关于编码字的条件概率,基于接受信号是已知的前提。和-积算法通过近似逐位最大后验概率解码方法而得到,是一种计算后验概率而无省略的方法。和-积算法通过使用稀疏矩阵显著地提高逼近计算的效率。
在和-积算法中,当迭代解码的迭代计数增大时,改进估计精度并且可校正代码差错。一般地,把上限施加到迭代计数。这是因为,在和-积算法中,不保证迭代计数的增大能提供满足奇偶搜索条件的比特串的这样一种收敛。
当以和-积算法解码LDPC码的方法用于要求进行实时操作的系统时,例如,在对带状磁性记录介质实时记录/再现的设备上再现数据,应该在更严格的限制下设置迭代计数的上限。如果即使当超过迭代计数的上限时也得不到满足奇偶搜索条件的比特串,则迭代解码被强迫终止以作为差错校正中的差错。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6382公开了一种在LDPC码的迭代解码中,基于对一帧可分配给迭代解码的允许时间、一帧中代码块的数量、及每个代码块大小,确定每个代码块的最大迭代计数以便在处理效率和功率消耗方面确定最佳迭代计数的技术。
发明内容
当以和-积算法解码LDPC码的方法用于对带状磁性记录介质在多通道上进行记录/再现的磁性记录/再现设备的数据再现时,用来解码LDPC码的LDPC解码器被提供给每个通道,并且在相应通道上的LDPC解码被并行进行,或者在通道上逐一解码LDPC码,就是说,以时分方式使用一个LDPC解码器以在每个通道上进行时分迭代解码。
优先考虑到成本问题,采用一种结构,其中使用一个LDPC解码器以时分方式在多个通道上进行时分LDPC解码。然而,这种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
使用一个LDPC解码器以时分方式在多个(这种情况下,两个)通道上进行时分LDPC解码的情况下,要求大量迭代处理以在前一通道上的LDPC解码中得到满足奇偶搜索条件的比特串。因此,当迭代处理重复了系统确定的最大次数或被重复接近于其的次数时,则担心下一通道上不能进行LDPC解码,或者即使可能,也不能充分进行,结果是LDPC解码可能被迫终止,这可能导致差错校正中差错的出现。
鉴于以上,考虑有一种方法,其中通过把系统确定的最大迭代计数均匀地除以通道数量所得到的次数分发并分配给每个通道上的LDPC解码。然而,这种方法中,分配用于每个通道上的LDPC解码的迭代处理的最大迭代计数限于1/(通道数量),结果是系统确定的最大迭代计数的使用效率降低并且差错率增大。
鉴于上述情况,已形成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再现设备和一种再现方法,能够当使用一个LDPC解码器进行通道上的LDPC码的时分迭代解码时,优化分配有限迭代计数给多个通道的每一个,并降低差错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 下一篇: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驱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